首页

第五章 第一波殖民主义:北非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7月4日进入阿尔及尔城。这一胜利不足以拯救查理十世,月末他在1830年的七月革命中被推翻。当时旅居巴黎的埃及学者里法阿·塔赫塔维记录道,比起征服阿尔及尔,法国人更满足于推翻不得人心的国王。他认为,征服阿尔及尔的“动机似是而非”。2尽管如此,法国在波旁王朝垮台后仍占据阿尔及尔,这是查理十世平庸统治遗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遗产之一。1830年7月5日,侯赛因帕夏投降,结束了阿尔及利亚300年的奥斯曼历史,开启了法国对阿尔及利亚132年的统治。


虽然法军在阿尔及尔击败了土耳其驻军,但这场胜利并没有让他们控制整个国家。只要法国人将他们的野心限定在主要的沿海城镇,他们就不太可能在阿尔及利亚遇到有组织的抵抗。欧洲列强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北非海岸的战略港口。法国在1830年7月占领阿尔及尔和1831年1月占领奥兰,同西班牙在休达和梅利利亚(现在仍是西班牙的领地)设要塞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法国人并不满足于占领主要城镇,他们希望执行“有限占领”政策,殖民富饶的沿海平原,引入法国定居者。这是一项势必会激起阿尔及利亚本地居民敌意的政策。

阿尔及利亚人口由彼此隔绝的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组成,后者是一个非阿拉伯民族,在7世纪的伊斯兰征服后皈依伊斯兰教。柏柏尔人有自己的语言和习俗,分布在北非,主要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与阿尔及尔德伊们的统治保持独立,并抵制土耳其驻军试图征税或将奥斯曼统治扩展到阿尔及尔、君士坦丁和奥兰等主要城市之外的企图。因此,对于摄政国的覆灭,他们毫不悲伤。但这并不意味着,相较于土耳其人的统治,阿尔及利亚乡村的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会更顺从法国人。

当法国人开始殖民阿尔及利亚的沿海平原时,当地部落就组织反抗,反抗运动始于阿尔及利亚西部的奥兰附近。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求助于苏非教团(神秘的穆斯林兄弟会)的领袖,他们往往兼具宗教合法性和高贵血统,这一血统将教团成员同先知穆罕默德的家族联系在一起。各苏非教团都有遍布阿尔及利亚的分会网络,要求成员向分会领袖效忠。该网络自然就成为发起反抗运动的组织框架。

在阿尔及利亚西部,卡迪里耶教团(Qadiriyya Order)是最强大的苏非教团之一。教团的首领是一位名叫穆希丁(Muhi al-Din)的长者。当地几个主要部落向穆希丁请愿,请他接受素丹的头衔,领导阿尔及利亚西部的阿拉伯人对法国发动“圣战”。当他以年老体衰为由拒绝的时候,这些部落提名他的儿子阿卜杜·卡迪尔(1808—1883),后者已在攻击法国人时证明了他的英勇无畏。

1832年11月,24岁的阿卜杜·卡迪尔被奉为埃米尔,担任反法部落联盟的首领,开启了中东近代史上最为杰出的职业生涯之一。此后15年内,阿卜杜·卡迪尔团结阿尔及利亚人民展开了反抗法国占领的持久抵抗运动。毫不夸张地说,在他生活的时代,他在西方和阿拉伯世界都是一个传奇。

对法国人来说,阿卜杜·卡迪尔是“高贵的阿拉伯人”的终极典范,是一个萨拉丁式的人物,他的宗教信仰和个人品质使他的保家卫国、反抗外国军事入侵的动机无可非议。在战斗中,他勇敢而大胆,采用游击战式的作战方式,多次率领小规模军队战胜法军,当时的法军比曾击溃埃及马木鲁克的军队更先进。他的英雄业绩被法军征战阿尔及利亚的官方记录员、浪漫主义画家霍勒斯·韦尔内(Horace Vernet, 1789—1863)用绚丽的油画描绘了下来。维克多·雨果用“le beau soldat, le beau prêtre”这样的诗句赞颂他,字面意思为“英俊的战士,英俊的教士”。

对于他的阿拉伯追随者来说,阿卜杜·卡迪尔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即谢里夫),也是一个主要苏非教团中最受尊敬的领袖之一,因而具有宗教合法性。他们向他宣誓效忠,得到的回报是战胜强大的敌军。阿卜杜·卡迪尔的英雄业绩令整个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同时代人兴奋不已,他是捍卫伊斯兰世界不受外国侵略者侵犯的“信士的长官”。

阿卜杜·卡迪尔指挥作战极富才智。一次,法国人获取了一些他的文件,他们惊讶地发现,他可靠地掌握了有关法国众议院辩论阿尔及利亚战争的情报。他了解这场战争在法国公众舆论中是多么不得人心,也知道法国政府正面临同阿尔及利亚起义者妥协的压力。3掌握这些情报后,阿卜杜·卡迪尔推动战事向驱使法国寻求和平的方向发展。

他两次迫使法国将领按他的条件缔结和平条约,承认他的主权,并明确法国控制区的边界。第一份条约是在1834年2月同路易·德米歇尔(Louis Desmichels)将军达成的;第二份是相互承认主权的《塔夫纳条约》,是在1837年5月同罗贝尔·比若(Robert Bugeaud)将军缔结的。后一条约承认阿卜杜·卡迪尔拥有对阿尔及利亚超过三分之二土地的主权。4由于双方都有扩张的野心,两份条约都很快失效了。

阿卜杜·卡迪尔和法国人都想将东部城市君士坦丁纳入各自的统治之下。法国人认为君士坦丁远在1837年条约中承认的阿卜杜·卡迪尔政权所辖领土之外。阿尔及利亚人则反驳道,这份条约明确规定了法控地区的边界,法国人侵占君士坦丁即是违约。法国和阿尔及利亚的立场又一次不可调和。阿卜杜·卡迪尔指责法国人食言,并重启战斗。1839年11月3日,他写信给法国总督:

当时我们处于和平状态,你们国家和我们国家之间的界限已经明确划定……[现在]你发布[声明]称,阿尔及尔和君士坦丁之间的所有地区都不再听我的号令。和约破裂是你造成的。但是,为了不让你指责我背约,我警告你,我将重启战斗。你好好准备吧,并警告你们的旅人以及所有住在孤立无援处的人!一句话,你采取一切你认为必要的防备措施吧!5

阿卜杜·卡迪尔的军队袭击了阿尔及尔东部米蒂贾平原上易受攻击的法国农业殖民地。他们杀害并打伤了数百名定居者,将他们的家园付之一炬,这引发了广泛的恐慌。巴黎政府面临着一个明确的选择:要么撤出,要么下决心完全占领阿尔及利亚。巴黎选择了后者,派出了比若将军率领的庞大的作战部队,要让反抗法国统治的阿尔及利亚势力彻底“屈服”。

比若面临着一项艰巨的任务,即在阿尔及利亚取得全面胜利。阿尔及利亚人组织有序、斗志高昂。阿卜杜·卡迪尔将他的阿尔及利亚政权划分为8个省,每个省设一名省长,领导各级行政单位直至部落层级。省长定期领取俸禄,负责维持法律和秩序,并为国家收税。阿卜杜·卡迪尔还任命法官,执行伊斯兰法。他的统治并不张扬,在伊斯兰法的约束下运作,鼓励农民和部落成员纳税。

阿尔及利亚政府从税收中筹集了足够的资金来支持战场上颇为高效的志愿部队。根据阿卜杜·卡迪尔自己的估计,他的部队有8000名常规步兵、2000名骑兵和240名配备20门大炮的炮兵,平均分布在8个省。这些机动部队能够采用经典的游击战术去骚扰法军,而一旦法军人数多到足以压制他们时便撤退。

阿卜杜·卡迪尔还沿着高原的山脊建了一批要塞城镇,法军反攻时他的军队可入内躲避。1848年,阿卜杜·卡迪尔在土伦向俘获他的法国人解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