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五章 转向和平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瓦伦斯坦的另一面及其遗业


图书出版物中的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

战争进入尾声之时,法国铜版雕刻家、出版商巴尔塔扎·蒙科尔内(Balthasar Moncornet)售出了一大批名人肖像。这幅外貌绘制上借鉴了凡·戴克(van Dyck)绘画风格的统帅肖像展现了沉思中的瓦伦斯坦,此时的他,不再拥有牵动着人们和平神经的统帅大权。艺术家通过在帷幔之后大致暗示人物命运的手法,揭示了这位和平追求者遭到谋杀的一幕。



在德意志历史上,有那么三次,对世界历史造成严重后果的战争暴力的主角在其生命接近尾声之际,摇身一变成了和平政治家;穷兵黩武源自对现行政治法律制度的陌生,这样的情况也有过三次;历史人物的和平转向成为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也同样发生了三次。

对迄今为止的德意志历史有方向性意义的,是俾斯麦。这位普鲁士容克贵族、外交家兼政治家通过违宪扩张军队而执掌大权,此后给他身边的军队找了足够的事情做。在一次清晨的工作早餐中,他给他的国王上了一堂历史课:所有的前任国王都为开疆拓土做了一些事情,现在陛下也有机会这样做。大惊失色的王储在日记中将这一幕用自己的话记录下来,他认为,俾斯麦这么说是受到了香槟早餐中“酒神巴克斯(1)的影响”。用现代的话讲,他认为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最好不要把它记载下来。不过,凭借这一政策成为帝国首相的演说者却把它当真了,并发动了三场战争:攻打丹麦人,对抗奥地利人,最后将矛头指向法国人。这一切都可以在内政和外交背景下加以描述,但只有那时的人们才会明白,所有的战争或许都是可以避免的。最后那场最血腥、给未来带来最深重灾难的“普法战争”,也正是这位好战者从一开始就希望并蓄意挑起的,正如一位近代史学家所发现并考证的那样。然而,当俾斯麦终于达到他用武力换来的目标——排斥奥地利、新建一个普鲁士领导下的德意志帝国时,为保全自己一生的心血,他转而成了一位和平政治家,避开欧洲的各种冲突,并从中调解斡旋。这位德意志帝国首相在国际会议外交中显示出卓越的才华,建立了一个维护现状的非常复杂的联盟体系。与后世的历史学家不同,当时没有人能够通观全局,也不再有人敢于发动战争。在俾斯麦解职、离世后,他被重新军国主义化,成为尚武主义的德意志精神丰碑。而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后,后世又将他视为德国统一的奠基人,重新承认其后来的和平成就,将他载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历史。

俾斯麦的前辈是普鲁士国王。这里指的是那位为了抵御潜在危险而设立常备军的典范、衡量其毕生的战绩可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大王”的普鲁士国王。这位国王亲自担任将军,指挥其装备精良的大军,在启蒙运动世纪的中叶为欧洲带来了三次扩张性的侵略战争,其人口损失之巨令人联想到三十年战争,从比例上来看则可以与20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相提并论。但是,在七年战争中,弗里德里希二世并没能达成其有案可查的、如此大规模的扩张战争的目标,他只是勉强脱身。而他的宣传部门则有大量工作要做,他们伪造战役的捷报,把巧合说成奇迹,以此来说服公众且影响深远,使人们认为这场溃败是一次成功的防御战,或者完全是一次道德的胜利。弗里德里希二世深知真实情况,于是从此以后避免战争,并在其他方面加强学习。身为勃兰登堡选帝侯的他拥有独立自主的外交地位,他让自己的普鲁士臣服于帝国宪法,最后又与帝国军并肩作战,并在一场帝国战争中败北。为了减轻这位非法战争策动者的罪责,人们不得不为他开脱,弗里德里希二世年轻时沉迷法国文化,对帝国政治不以为意。这是不是“历史上后果最严重的教育空白案例”呢?他声称自己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帝国事务,这种带有贬低性的表达应当从字面去理解呢,还是只是服务于其欧洲君主的自我定位?这些问题都有待讨论。可以确定的是,弗里德里希大王速度惊人的学习过程值得探究,即他在几场战争后转变为最成功的帝国政治家兼和平政治家之一。

让我们进一步追根溯源,把目光投向奥地利。第三位伟大的战争人物是萨伏伊的欧根亲王(Prinz Eugen von Savoyen,1663—1763),无人能出其右。依照当代军事史学家的权威判断,这位伟大的土耳其征服者发迹时更像是一个战争罪犯,而非“高贵的骑士”,因为他的士兵在没有任何军事意义、“纯粹出于杀人欲望”的情况下,去剿灭已被团团围住、四散奔逃的军队。而正是此人,却依照战争法的标准对土耳其战争的文明化作出了贡献,也推动了奥斯曼帝国在国际法层面上融入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挣扎的欧洲各国。在不太血腥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后,欧根亲王作为奥地利德意志的最高统帅与法国统帅维拉尔(Claude-Louis-Hector de Villars,1653—1734)(2)亲自商谈《拉施塔特和约》(Rastatter Frieden)(3)。在瑞士的巴登,该和约未作任何修改即被确立为帝国和约。此时的欧根,不再只是一名将领,同时也是一名政治家,为同“宿敌”法国和解而奔走。作为奥地利的二号人物,皇帝查理六世(Kaiser Karls Ⅵ.,1685—1740)的和平政策里有他决定性的贡献。宦海浮沉的他深知,所有人都能够和任何人结盟并缔结和约,而召集国际会议的目的不只是结束战争,更是协商如何预防战争。平时担任皇室军务署主席,需要时率军出征,身兼二职、出将入相的欧根亲王成了一名和平政治家。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