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1958年炮击金门1958年8月23日,猛烈的炮火震动了金门,也震动了整个世界。近3万发炮弹从福建前线猛轰金门国民党军阵地,金门全岛顿时淹没在浓烟烈焰之中。这是不是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开始?蒋介石摸不着头脑,美国人也慌了手脚。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一下子从中东转向台湾海峡。作出炮击金门决策的,是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这一决策绝非心血来潮,是经过长时期的考虑、酝酿和斟酌的。历史背景自从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以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逐步确立了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但这一努力遭到美国的阻挠。日内瓦会议后中国政府通过中美大使级会谈正式与美国政府谈判,对中美大使级会谈寄予较高希望,作出了并准备继续作出重大让步。然而美国并不准备根本改变中美之间的敌对状态,也不打算在重大问题如台湾问题、禁运问题上让步,仅仅希望解决一些人员问题和应付国内、国际舆论。会谈从1956年下半年进入僵持状态。波匈事件后西方世界认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岌岌可危,随即加强了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分化。毛泽东马上警惕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国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美国将是中国最终的敌人。1956年下半年起,毛泽东的语言里美国就更多地与“帝国主义”称谓联系在一起。出于对美斗争的需要,1958年下半年毛泽东多次提出“恐美”问题。要斗争就要首先破除对美国的恐惧。炮击金门正是中国针对恐美病有力的一击。在调整对美战略的同时,对台战略也在转变。1955年第一次台海危机结束后,为缓和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中国一方面和美国谈判,一方面着手制定新的对台方针。1955年5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可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并通过有关人士向蒋介石传递和谈信号。台湾方面对上述建议并不热心。相反,受到波匈事件的“鼓舞”,台湾“反攻大陆”的宣传和准备进一步升温。蒋介石及其他高级将领不断发表“反攻大陆”的言论,国民党军队也加紧训练。更令中国恼火的是美国继续在各种国际场合扶持国民党,力求将台湾两岸分裂的状况固定化,以求制造事实上的两个中国。1957年底,毛泽东决心要在台湾海峡搞一搞动作,是惩罚也是为新的对台策略投石问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