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56项工程(7)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三)正确处理国外援助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整个50年代,在“156项”重点工程的建设中,苏联政府和人民不仅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设备,而且从勘察地质、选择厂址、搜集设计基础资料、施工设计、指导建筑安装、开工运转、供应新产品技术资料等方面都给予了全面系统的援助。另外有3 000多名苏联顾问和专家还直接参与了工程建设工作。对此,陈云曾经说过:“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一百五十六项,那确实是援助,表现了苏联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对我们的情谊。”从建设“156项”开始,我国人民就边学边干,既派出留学生和技术工人,到苏联的学校、工厂学习,又在施工现场刻苦学习。因此,当1960年苏联政府突然撤走全部在华专家时,我国有可能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攻克了建设过程中碰到的一个个技术难题,成功地完成了剩余项目的建设工作,并且先后独立完成了“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赢得了不可或缺的实力。由于汲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了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国方能全面完成“156项”建设。156项工程建设过程中也留下许多值得记取的教训:(一)部分项目布局和选址不够合理。当时工厂选址不得不考虑政治和国防因素,提出了要“远离沿海,背靠苏联”的原则。许多厂没有选择到最佳位置。一些厂址甚至选在了交通闭塞的山沟里,给以后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困难。以石化为例,世界上各国石化企业都主要集中在沿海,这样既可以减少运输成本,还可以减轻对铁路、公路的压力。而当时我们将石化企业(兰州炼油厂等化工厂)布置在我国的几何中心兰州市,它们的原料油来自玉门、克拉玛依以及60年代以后开发的大庆等地,原料产地与石化企业的距离非常远,对铁路和公路造成了很大压力。(二)重工业比重大,对轻工业和支援农业的工业投资不足。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重工业投资的比重特别大,甚至比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投资的比重还要大。“一五”计划规定,在5年内的工业基本建设的投资中,制造生产资料工业的投资占888%,制造消费资料工业的投资占112%。而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制造生产资料工业的投资占859%,制造消费资料工业的投资占141%。然而,我们把片面发展重工业看成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并长期固守,造成了经济结构中农、轻、重比例失调。农、轻、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轻工业和农业相对落后必然制约重工业的发展,这一点已被历史经验证明。(三)引进技术装备只限于苏联、东欧,丧失了全方位学习世界先进技术的机会。“156项”重点项目基本上是从苏联引进的20世纪40年代的设计、工艺和成套设备。中国在引进技术、设备的同时,也引进了苏联的企业管理模式。“156项”建立以后的几十年中,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自我更新改造的权利,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对人才创新的激励。长期重复制造“古董”和靠计划分配产品。这种企业的管理模式及其衍生的管理观念束缚了几代产业的发展。由于这个基础,我国的研发资金投入相对一直很低,发明和创造精神自然受到限制。“156项”建设尽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发挥了如此重大的作用,对研究新中国经济体制、历史经验教训有如此重大意义,尽管“156项”是当时妇孺皆知、举国关注,至今仍为研究中国工业发展者经常使用的专用词语,但是目前却很少有人能说得清它的来源与内涵。相关的研究文章也不多,专著就更少了。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