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29章 喀布尔之春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一开始,波恩计划颇具势头。2002年1月,德国波恩会议刚结束,几个发达国家的代表就齐聚日本东京,商讨阿富汗的前途问题。与会代表都想知道,让阿富汗回归正常国家轨道,国际社会需要花费多少金钱。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被抛来抛去,100亿美元、150亿美元、200亿美元……

美国总统布什的心里也有一笔账,他认为解决阿富汗问题,美国可以借鉴此前的“马歇尔计划”。提到马歇尔计划,阿富汗的城市阶层绝对不会陌生。战后欧洲经济的复苏,还得感谢杜鲁门总统的这一大手笔。当年,美国政府付出很多,收获也不少,苏联的扩张势头得到遏制,投资带来的回报更让美国大发横财。马歇尔计划的成功,让布什政府看到了在阿富汗推行类似计划的可能,通过援助让阿富汗恢复元气。如此一来,美国在中亚的核心地带将拥有一个忠诚、繁荣的穆斯林盟友,美国的战略利益将得到保障。同时,宗教激进主义也将得到有效遏制。

到了夏天,马歇尔计划已在阿富汗被炒得火热,每个人都在畅想自己能从中得到多少好处。那年,我搭乘飞机从印度前往喀布尔,同机的一位乘客告诉我,他要开一家化妆品工厂。这个人并非来自加州弗里蒙特的阿富汗人,而是一个从未到过比印度德里更远地方的店主。我还记得他的模样:一脸黑胡子,穿着一件过膝的衬衫、一条肥大的灯笼裤,头上还戴着头巾。路透社记者镜头下的塔利班分子,就是这副样子。

“您打算在阿富汗开化妆品工厂?”我有些惊讶。

“没错,我想开一家化妆品工厂。”他表示,“塔利班下台了,全国的女人自然不会继续被关在家里,美容用品肯定大有市场。我的表兄已经从迪拜进口了一大批口红,就等着轻轻松松地数钱了。但要我说,口红这种东西何必进口,我们完全可以自产自销嘛。”

回到老家我才发现,几乎每位乡亲都有一个发财的梦想。马歇尔计划援助的资金,他们已经想好了用途。在战争爆发之前,凿井是一门广受欢迎的小本生意。有了马歇尔计划支持,他们觉得可以把生意做大。当时,阿富汗已经连续七年遭遇旱情,他们认为只要水井落成,田地里立即可以长出葡萄。著名的侯赛尼提子一旦卖到喀布尔,就能带来可观的收益。

我还结识了年轻的卡尼什卡·纳瓦比。塔利班时期,他一直避居白沙瓦,其间,他成了“阿富汗重建与节能协会”的一员。这是一个非营利机构,总部远在瑞典。纳瓦比回国,是希望将协会的一些发明作商业推广。其中,有一种便携式的水力发电机,正好适用于那些尚未通电的村庄。其实,任何一个村庄都可以从中受益。村里只需一挂从山巅飞流直下的瀑布,人们就能享受电力带来的方便。除了阿富汗,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的村庄拥有这等风景。发电机产生的能量可以满足附近居民的用电需求,用于发电的水还能继续灌溉田地,相关的好处真是不胜枚举!纳瓦比所在的协会还有另外两种发明,一种是犹如两个锅盖天线的巨型太阳能暖炉,一种是可以从牛粪中提取沼气的装置,这些东西都有在农村地区畅销的潜力。

东京会议最后决定,阿富汗所需的重建资金应在250亿美元左右。阿富汗代表也出席了会议,他们表示,100亿美元就已经足够。不想,参加会议的国家却只愿出资30亿美元。不过,这个数目仍比之前估计的多。一年前,阿富汗可没人想到会有这种结果。况且未来,可能有更多的援助滚滚而来。[1]

仲夏的喀布尔一派乐观景象,微风当中弥漫着水泥带来的重建气息。侨民正在回流,无论医生、金融专才、管理者还是工程师,都觉得祖国大有希望。加州弗里蒙特是亚洲之外最大的阿富汗侨民聚居地,战争结束后,舍尔扎伊博士回到祖国。此后,他被委以外交部副部长的职位。阿史拉夫·哈尼教授也告别了霍普金斯大学,作为著名的政治学者和经济学人,哈尼一度被认为将在科菲·安南之后接任联合国秘书长。此次回国,他将被委以新政府财政部长的重任。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转眼已是年底,东京会议承诺的30亿美元到账不到一半。但对于当时的阿富汗而言,即使10亿美元也犹如久旱之后降下的甘霖。归国侨民纷纷开始索回他们在喀布尔的房产,虽然大部分房屋已成瓦砾,但好在地皮仍在,他们还能重建家园。一些侨民拥有建筑或者规划方面的专业背景,在他们的帮助下,政府制订了城市的重建与整修计划。根据计划,喀布尔的下水管道、路灯设施、给水系统都会整修一新,每家每户都会通电。总之,大都市所需的一切基础建设都在规划之中。而且,由于喀布尔早已不再繁华,所有的工程都能快速推进。内战期间,喀布尔三分之一乃至一半的建筑与设施完全损毁,塔利班上台之后,却没有进行任何整修。规划者认为,与其慢慢修复,不如再造一个喀布尔,北郊的农田和沙漠正好可以作为新址。

许多生活在欧美的阿富汗人带着少量的资金回到阿富汗,执行他们理想的发展项目。穆罕默德·汗·哈罗提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定居多年,毕业于拉什卡尔加的一所高中,我刚好也在那里就读过。哈罗提出身游牧民家庭,后来,他和家人在政府的引导下进入一个叫纳迪·阿里(Nadi Ali)的“模范城镇”定居。他后来成了医生,并移民美国,他在美国的生活很是优渥,不过,他还是选择回归故里,投身“绿村学校”(Green Village Schools)的建设。其实,早在塔利班统治时期,哈罗提就已经开始行动,塔利班官员还对他大加赞赏,而且允许他招收女生。当然,哈罗提绝不能对此大加声张。塔利班倒台之后,哈罗提彻底放开手脚,“绿村学校”越建越多,还吸引不少志愿者前来协助办学。

霍斯特省是本·拉登长期经营的一大地盘,这里的“基地”组织树大根深。即便如此,也有人愿意寻梦而来。哈法尔·拉坎瓦尔曾是人民民主党政权的一名官员。20世纪80年代,他逃往美国,后来在明尼阿波利斯从事社区工作。塔利班政权倾覆之后,拉坎瓦尔来到霍斯特兴办学校,启动资金来自美国人的捐款,不过,他也得到了当地人的鼎力支持。拉坎瓦尔把男女同校当作立校之本。他的家乡就在霍斯特附近,属于那种典型的乡村共和。拉坎瓦尔的善举,当然是为了报答家乡的桑梓之情。

其他国家也纷纷开始捐资办学。2003年初,我参加了一个与伊朗电影导演马赫马勒巴夫(Makhmalbaf)有关的组织发起的募捐活动,该组织规划在阿富汗建设一批私立学校。我并不清楚学校建成后将从哪里获得运营资金,也不知道这些学校将要设置的课程以及学校负责人的身份。不过,学校将会同时招收男女学生。历经塔利班时代的禁锢之后,大家都明白女性解放的趋势不可阻挡。阿富汗境内每多一所学校和一家企业,阿富汗的女性就多了一点挣脱束缚的可能。

喀布尔大学从未完全关闭。塔利班时期,它备受摧残,神职人员将它变成了一间发育不良的伊斯兰学校。人民民主党时期,大学遭到政府的强力干预,课程中因此多了不少左翼教条思想。如今,学校重启全日制四年高等教育,学术的尊严得以慢慢恢复。秋天到来前,校园里已经有几千名学生,而且近四成是女性。喀布尔大学不仅开设应用技术、医药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专业,还有文学、历史和美术等课程。我曾参观过学校的美术学院,发现那里既有伊斯兰装饰艺术的专门课程,也有学生在练习素描与风景画。换在塔利班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