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28章 波恩计划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2001年12月,联合国在德国召开阿富汗问题特别会议。不少代表应邀来到德国,讨论阿富汗的前途问题。大战之后的和平会议一般都是战胜国颐指气使,对战败者发号施令,战败方甚至都不能出席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主要是为保证战胜各方能够和平共处,与会代表都是在反苏战争中崛起的军阀势力。2001年12月召开的波恩会议,本该在苏联撤军后的1992年召开。多年以后,当年的参战各方再次聚到一起(唯一的例外就是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毕竟这个党派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代表们虽然以个人身份参加会议,但可分为四大阵营。其一是北方联盟,他们是阿富汗北方的少数民族政党代表。其二是“白沙瓦组织”(the Peshawar group),以普什图的“圣战”武装为主,他们在巴基斯坦活动频繁,并在该国具备一定政治影响力。其三是“塞浦路斯集团”(the Cyprus group)(1),以伊朗为后台,包括哈扎拉人和赫拉特人,比如伊斯梅尔·汗。最后是“罗马组织”(the Rome group),是前国王查希尔的盟友、同伙和支持者,是城市精英的代表。他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曾在西方生活多年,代表了寓居欧美的阿富汗侨民的希望。对他们来说,这些人将带领国家走向未来。

会议上,南部和东南部乡村地区的普什图人被排除在外。这也难怪,阿富汗的南部是塔利班的勃兴之地,就连美国人也觉得,一旦当地的普什图势力加入会谈,塔利班很可能不费一枪一弹便能重夺政权。问题在于,被排除在外的普什图人占阿富汗人口的多数,将他们排除在外,无助于阿富汗局势的进步和稳定。当时,吉尔扎伊部和杜兰尼部不断交恶,双边关系几乎倒退回了艾哈迈德·沙阿时代。两个部落所在的区域正是阿富汗的那道创口——杜兰德线附近。当地居民无法参会,鸿沟就有可能进一步加深。同时,普什图部落的缺席与失位,还将在北方各大城市和落后的南方部落之间产生更大的裂痕。事实证明,这是一场并不完备的会议,阿富汗的前途将因此蒙上阴影。

不过,与会各方代表当时都怀抱乐观情绪。在西方的主导下,他们制订了一个四步计划:

一、联合组建一个临时政府,过渡期为6个月。

二、召开支尔格大会议,也就是大国民会议,组成临时政府,过渡期为2年,并选举产生一名足以服众的政府首脑。

三、在两年的过渡期内,一个由博学的阿富汗人组成的委员会将起草一部新的宪法。

四、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确立代议制民主政体。

这个计划存在一个显而易见的缺陷,与会代表想当然地为计划假设了一个终点,他们满心以为,有了宪法的保证,总统大选与议会选举都将顺利举行。虽然宪法还未成形,但既然总统与议会都会各司其职,那么起草宪法的工作也会顺利进行。对于一个战后百废待兴的国家,波恩计划也许是完美的。不过,阿富汗的纷争远没有真正停止,长期存在的对立纷争不断把这个国家拉上各自想要的发展轨道:农村与城市、变革与保守、新与旧、国家官僚与部落关系、世俗与宗教、国家军队与私人武装、以喀布尔为中心的中央政府与一个没有任何中心的由乡村共和组成的混乱宇宙,以及古老的阿富汗与阿卜杜尔·拉赫曼创造的阿富汗等。阿富汗的历史就像一个钟摆,近几十年来,钟摆的每一次摆动,都将这个国家推向了另一个极端。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一度将阿富汗推向一个极端,建立了一个世俗化的威权政府,但没能延续下来;塔利班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推行教士与军阀掌控的极端宗教保守主义。

如上的矛盾,波恩会议自然未能解决。不过,国际社会决定搭一把手,让阿富汗回归世俗化的方向,一系列重大援助即将展开。对于阿富汗的前途,与会各方也达成了共识:未来的阿富汗应该是一个世俗化的社会,其政治制度将遵循西方价值观运行。对此结果,不少阿富汗人深感欣慰,包括笔者在内。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时期,正值现代化蔚然成风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这一代人的努力呼吁,西方世界才注意到苏联入侵造成的严重后果。因此,大多数美国公众总能记得那么几个来自阿富汗的名人,他们和我一样,对波恩计划充满期待。

波恩计划代表了阿富汗技术官僚和贵族的回归,标志着阿富汗这个屡被中断的“项目”又重启了。它发端于多斯特·穆罕默德时期,由阿卜杜尔·拉赫曼发展壮大,阿曼努拉更是将其发展到了极致。毫无疑问,对手会重新集结并展开反击,因为在阿富汗问题上,钟摆永远不会停止,哪怕一方暂时得胜,也不能阻止对方展开反击。

波恩会议圆满结束。在美国的组织与强势推进下,阿富汗成立了临时政府,哈米德·卡尔扎伊当选为总统。此人虽无政治经验,却是美国政府属意的人选。卡尔扎伊的好些亲戚都在美国定居,美国第一家著名的阿富汗餐厅,就是他的兄弟马哈茂德创立的。旧金山的赫尔曼德餐厅,便是马哈茂德旗下的产业之一,它赢得了《美食杂志》(Courmet Magazine)(2)的赞誉。卡尔扎伊的朋友哈利勒扎德曾是里根总统的阿富汗事务顾问,通过这层关系,卡尔扎伊和美国共和党的众多官员有了交情。正是这些人的全力推举,布什方能当选总统。据说,卡尔扎伊曾经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达拉斯的优尼科公司奔走呼吁。不过,他本人对此坚决否认,他与优尼科公司的关系到底如何,外人实在难以知晓。卡尔扎伊为人精明,了解全球商业热点所在,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可以相信他不会在外交场合不知所措。

另一方面,卡尔扎伊也有一些优势,如传统的阿富汗部落声望。他是普什图人,他的父亲是波帕扎伊部落的首领。波帕扎伊是主要的(杜兰尼)普什图部落,也是坎大哈的主要部落。阿富汗各大城市之中,坎大哈算得上是最主要的普什图人聚居地。一开始,卡尔扎伊和塔利班走得很近。后来,老卡尔扎伊被塔利班暗杀,从而使哈米德·卡尔扎伊成了反塔利班的坚定支持者。

诚然,卡尔扎伊在阿富汗没有什么忠诚的支持者,但这也意味着不存在死敌。抗苏战争期间,他鲜有建树,而曾经的抗苏英雄,后来大多因为内战而身败名裂。卡尔扎伊没有追随者,没有死敌,没有污点,似乎是理想的总统人选,毕竟,新兴的阿富汗应该和伤心的过去彻底告别。

然而,北方联盟的势力仍然不可小觑,那个时候,喀布尔仍处于他们的掌控之中。因此,北方联盟占据了内阁中最关键的三席——国防部长、内政部长与外交部长,分别由马苏德的三员干将法希姆将军、尤努斯·卡努尼将军及名字非常好的阿卜杜拉·阿卜杜拉担任。

和谈会议一般在战事结束后召开,波恩会议召开时,阿富汗战事未曾结束。事实上,它在战场形势白热化前就召开了。当阿富汗代表前往德国时,美国特种部队和北方联盟的战士正在向东南边境的托拉博拉洞穴建筑群发起进攻,美国军队朝里面发射了燃烧弹,焚烧了里面所有人,但本·拉登不知何故逃脱了。

北方联盟部队继续在阿富汗北部与阿拉伯和巴基斯坦“圣战分子”的核心部队作战,后者中有数百人被捕,但大多数人后来在越狱未遂中被杀。另有7000多名塔利班分子与“基地”组织成员被困在北方,但在美国支持下,巴基斯坦方面出动飞机,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