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24章 走出难民营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是巴基斯坦的基本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前提,它为巴基斯坦提供了社会凝聚力。同样地,无论土耳其和伊朗作何感想,古代的贸易、交通和征服,已经以中亚为中心向南北剧烈扩张开来,正如其之前往东西方发展一样,尽管这意味着南亚平原上的城市会沦为中亚骑兵南下劫掠的目标。因此,巴基斯坦和中亚有一种历史联系,而伊斯兰可能是文化溶剂,可以将它们再次融合到一起。

中亚地区以逊尼派教徒为主,巴基斯坦亦然。相形之下,信奉什叶派的伊朗很难在中亚地区发挥真正的影响。毕竟,什叶派与逊尼派的纠葛已经持续了14个世纪。至于土耳其,实在相距遥远。如果巴基斯坦能够建立与中亚的贸易联系,它可能会建立一个由伊斯兰堡指挥的松散的逊尼派穆斯林共荣圈。届时,它将在平等的条件下对抗印度和伊朗,巴基斯坦将会成为该地区的第一强国,坐上伊斯兰世界的头把交椅。

愿景固然美好,现实却有一大障碍,那就是阿富汗。巴基斯坦要想联结中亚,阿富汗是无论如何都难以绕开的。那该对此做些什么呢?

苏联解体,不仅改变了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格局。在冷战正式结束之前,新一轮战争已经打响,政治学家迈克尔·克莱尔(Michael Klare)(1)称之为“资源战争”。

争夺的核心资源就是石油。20世纪70年代,石油政治已经抬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突然宣布石油减产,此举是为了报复西方工业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短短一年内,油价翻了三番,西方经济由此进入了衰退期。1974年的石油危机给世人提了个醒,石油实在重要。至冷战结束前夕,世界人口增长了近10亿,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化在不断推进,世界各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在节节攀升。[5]

1990年,伊拉克独裁者萨达姆·侯赛因悍然入侵科威特,从而控制了世界第二(一说第三)大石油资源,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可能还有伊朗)。而后,萨达姆又在科威特边境大量陈兵,沙特阿拉伯似乎也在他的劫掠计划之中。以伊拉克军队的规模,达成目的并不困难。

不过,沙特阿拉伯的财富不仅限于石油,它还有美国这个重量级的盟友。对于萨达姆的侵略行径,布什总统表示:“此风绝不可长。”而后,他更是牵头组织了一支由38个国家组成的联军,要对萨达姆进行惩戒。多国部队的行动得到了联合国的批准。近85万人的多国部队开赴沙特阿拉伯,随时准备应对萨达姆的军事冒险。[6]海湾战争从1991年1月17日打响,历时42天。战争期间,伊拉克承受了8.5万吨炸药的袭击。[7]很快,萨达姆的部队溃不成军,只能向巴格达方向撤退而去。途中,他们还得躲避多国部队的空中打击。最终,多国部队付出了358人死伤的代价,而伊拉克军队的阵亡人数接近10万人。[8]美国总统布什随后突然宣布停火,海湾战争因而并未触及萨达姆的统治根基。

第一次海湾战争加深了人们对资源的认识:海湾国家(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出产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石油,他们可能会把整个工业世界扣为人质。世界要想稳定,油气资源必须多元化。随着石油供应的减少,由此而来的竞争也将愈发激烈,主要的工业强国不得不从战略上考虑寻找新的石油资源。

20世纪90年代,专家预测世界上50%的石油资源都位于波斯湾地区。不过,该地区的储量虽大,却也在迅速开采。里海盆地则是位居其后的全球第二大富油产区,而且该地区很大程度上尚属一片处女地。[9]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都是里海沿岸国家。这几个国家正是土耳其、伊朗与巴基斯坦念念不忘的中亚盟友。波斯湾的石油资源在日益减少,里海地区的战略价值自不待言。

里海盆地虽有资源,但西方工业家又当如何获取呢?有三种方案。方案一,修建一条直通西欧的油气管道。不过,这条管道必须经过苏联数千英里的土地,俄罗斯势必会趁机征收巨额关税。此外,还会经过局势动荡的东欧各国,也须向沿线国家缴纳税费。万一局势生变,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方案一未获认可。

规划中的输油管道

方案二,通过输油管道将里海的石油输送到波斯湾沿岸港口,再通过油轮运往欧美国家。可是,按照该方案,大部分管道将位于伊朗境内。如此一来,伊朗岂不有了左右西方国家命运的能力?时至今日,美、伊两国还处于对立状态,眼见伊朗得势,美国政府万万不能接受。

第三种方案是架设一条从土库曼斯坦直通阿拉伯海沿岸的管道,在巴基斯坦的沿海港口(比如卡拉奇)将里海的石油资源通过油轮运输出去。该方案立即得到了美方的首肯,毕竟巴基斯坦是个值得信赖的好伙伴。巴基斯坦政府更是坚决支持。其实,巴基斯坦倒没有考虑经济因素,他们只是觉得,如此一来,本国的国际地位将会大大提升,而且管道两头的逊尼派穆斯林关系也会变得更加热络,巴基斯坦的影响力将一直延伸到吉尔吉斯斯坦,相关的前景实在可期!

不过,方案三也并非皆大欢喜,问题在于,这条线路必须经过阿富汗。

只要想到阿富汗境内遍布地雷、局势混乱,输油管道要想从中安然通过,实在有点……不好意思,我想说有点痴人说梦。但是,相较另外两种方案,阿富汗似乎也没有那么糟糕。毕竟,一个国家有再大的麻烦似乎都好解决。总之,巴基斯坦在稳定和控制阿富汗方面有着巨大的利害关系。于是,三军情报局有了一个新任务,即保证输油管道在阿富汗的安全。希克马蒂亚尔在巴基斯坦的计划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巴基斯坦将竭尽全力,让他当上阿富汗毫无争议的头号人物。

但是,希克马蒂亚尔却让巴基斯坦失望了。首先,他的军事才能远不如马苏德,即便他对喀布尔发射了无数的火箭弹实施空袭,也没能让他挺近喀布尔哪怕一步。他没有容人的雅量,其他“圣战”领袖都不想加入他主导的政府。他还习惯出尔反尔,刚拟订的停火协议,转身就撕毁。而且,希克马蒂亚尔毫无民意基础,由他担任国家领袖,实在难以服众。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其他军阀也好不到哪里去。苏联撤军之后,军阀的名声都在迅速恶化。事实上,穆贾希丁正在作为一个整体丧失作为救世祖的信誉。历经劫掠、强暴、杀戮与战争带来的种种灾难之后,大家都认清了“圣战者”的真实面目。

巴基斯坦方面开始传出质疑声,不少官员都觉得三军情报局所托非人。反对者中,就有巴基斯坦内政部长、前陆军将领纳斯鲁拉·巴布尔。就连三军情报局内部,大家的信念也在动摇。于是,三军情报局开始挑选其他代言人。找来找去,他们注意到了坎大哈的一个小团体。

那是在1994年,这些激进分子还不叫“塔利班”或其他任何组织,说他们是“有组织的”,似乎都有些夸张。他们并不是一个团体,不过是一起上过战场、聚到一起的几个年轻人。他们中有一位年纪稍长的人,叫作毛拉·奥马尔。他们尊敬奥马尔,并帮助他采取大胆行动,以保护当地人民不受流氓的侵害。

当时,奥马尔大约30岁。他十几岁时就加入了伊斯兰党的一个分裂组织,成年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在战斗。在与苏联人的战斗中,他失去了左眼。(2)不过,这点伤势足够让他引以为荣。苏军撤离之后,奥马尔把武器交还上级。而后,他进入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