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9章 改弦更张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从今以后,他的职务将由他忠诚的学生阿明承担。[10]

苏联一向担心阿明会出尔反尔,这种担心随着一场政变而成了现实。手握大权的阿明立即决定和苏联划清界限。他派出代表前往几个重要的不结盟运动成员国进行访问。阿明此举,显然是想拓展外交空间。同时,他也在加紧平定叛乱。阿明为此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一场国内争端,他就采取了刑侦、镇压、折磨乃至空袭等手段。阿明觉得,唯有如此,他才能摆脱对苏联的军事依赖。不过,尽管他费尽心力,武装叛乱的形势却日益严峻。

苏联方面觉得,如果放任阿明继续执政,阿富汗的局势迟早会变得无法收拾。一旦人民民主党倒台,美国人可能会展开报复。1978年,美国已经失去了伊朗国王这个重要盟友,阿富汗也许会成为伊朗的替补。如上种种可能,叫苏联人再也无法袖手旁观。苏联的不少高层都觉得,应将阿富汗置于直接控制之下,就像苏联曾在1956年军事介入匈牙利局势,1968年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干预那样。

当年10月,一个苏方代表团来到阿富汗进行访问。代表团由60多名高级军官和一名俄罗斯高级将领组成。他们此行怀着一个不便透露的目的——侦察阿富汗地形。据此,苏方可以作出判断,入侵阿富汗到底可不可行。侦察一圈之后,总参谋部还是难下决定。他们觉得,当下似乎并非出兵的最好时机。当时的苏联仍在勃列日涅夫的铁腕掌控下,腕力虽还强劲,手臂却不住地在颤抖,指挥这只手臂的大脑更是有些不听使唤、稀里糊涂。总之,勃列日涅夫已然年老体弱。到明年,他就将一病不起。在那之后的两年,苏联将由一个有名无实的领导人掌舵,幕后那些穿着黑大衣、戴着紫貂帽的官僚们则在为最高权力展开激烈斗争。但即便阿富汗幅员狭小、经济贫弱,在这种情况下入侵恐怕也不是时候。

根据苏联总参谋部编写的一份文件显示,入侵阿富汗的决定直到入侵开始前的13天才最后作出。[11]此时,零星的苏军部队才慢慢开拔前往塔吉克斯坦。一支8万多人的预备役部队就此集结起来,他们被称为“第四十军”,也就是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主力。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苏维埃加盟共和国,他们的家乡与阿富汗接壤。如此安排,还暗含苏方高层的一番苦心。如果苏军与阿富汗人语言相通、容貌相似,那么他们一定心心相通,阿富汗的百姓应该不至于对这些不速之客特别反感吧?可是,参谋总部的将军们这次却打错了算盘。阿富汗是个多民族国家,其中又以普什图人人数最多,无论文化还是语言,普什图人甚至都不是阿富汗北部突厥人的近亲。

第四十军的指挥官名叫伊万·帕夫洛夫斯基(Ivan Pavlovsky)。11年前,他曾挥师进入捷克斯洛伐克,武装终止了“布拉格之春”。苏联高层对帕夫洛夫斯基寄予很高的期望,既然他在捷克斯洛伐克能取得成功,那么阿富汗应该也不在话下。两个国家似乎差不多,东欧的战略经验自然适用于阿富汗:采取雷霆手段,镇压所有敌人和潜在的异己,让坦克部队在街上巡逻几个星期,待一切恢复平静,再扶植一个亲苏政府重建秩序。苏联人的计划就是如此简单而想当然。

1979年12月下旬,第四十军在边境集结。圣诞节的前一天,一支空降兵部队在喀布尔附近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着陆,军队悄无声息地进入城市,在街上呈扇形排列,城中的军事要塞与政府机关都被占领。与此同时,第四十军的工程兵先遣队正在阿姆河上搭设浮桥。跨过这条宽阔的水带,就是阿富汗的北疆。12月27日,桥梁终于完工,苏军的大部队正式踏上了阿富汗的领土。当时,那支部队的士兵并不知道他们真正的任务。此前他们曾经接到通知,边境地区有一股“匪徒”已经破坏了和平。因此,他们以为此行的目的地就在边境地区。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部队很快接到最新命令,要他们沿着高速公路开赴喀布尔!他们脚下的这条通衢大道,正是20年苏联赠予阿富汗的礼物。

12月28日,喀布尔被苏军完全占领。打头阵的空降部队第一时间就将总统府置于控制之下。苏联人的突然袭击对阿明自然不是什么好消息,不过他也不知如何应对。喀布尔城外的广大农村居民对他和他的政党恨之入骨,因此他无法向他们寻求帮助。他也不能指望城市居民支持他,因为这些人无不惧他三分,鄙视他所在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在党内,有一半的干部属于旗帜派,和阿明所在的人民派不共戴天,旗帜派上下隐忍已久,一直试图反击。既然如此,阿明只能依靠人民派的战友。可是,他们都很清楚,阿明就是杀害塔拉基的凶手。虽然不少人都觉得塔拉基酸腐无能、难堪大任,但曾经的伟大导师到底也有一帮忠实的拥趸。即便是身边的亲信随从,阿明也无法完全信任,他只能把自己这条命托付给苏联人指派的“保镖”。这些“保镖”来自苏联的反恐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Spetsnaz),他们受过专业严格的训练,是个闻之令人胆战心惊的组织。和苏军一样,来到阿富汗的阿尔法小组也身负使命。当其他部队走街串巷的时候,特种兵也开始了忙碌。就这样,苏军的大部队开进喀布尔时,阿明已经死了。事后,苏联方面对阿明的死因进行了调查。相关的报告汗牛充栋,但其死因却仍不清楚。有些报告认为,阿明是死于枪杀;也有调查者指出,阿明似乎有遭遇窒息的痕迹。不过大家一致认为,阿明咽气之前,似乎已经身中剧毒。

按照苏联人的说辞,阿明是死于阿富汗野心家的谋杀。苏联人不得不这么说,以证明他们是被邀请才进入阿富汗的。不管阿明是怎样的人,不管他是怎么得到权力的,当苏联人到来的时候,他是阿富汗的国家元首,是唯一能向苏联发出邀请的人。苏联人第一次通过邀请进入阿富汗,就是为了杀害东道主的事实,自然不能公之于众。

经过苏方安排,旗帜派的领袖卡尔迈勒成了阿富汗的新总统。苏军入侵之前,卡尔迈勒一直避居在苏联。他选择出走他国,也是由于党内的派系斗争太过激烈。苏联人的一种说法是,正是卡尔迈勒提出请求,他们才会来到阿富汗。简而言之,他们是被一个不在阿富汗(直到苏联把他带进来)的人“邀请”到阿富汗的。他们总得找一个合适的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护。

* * *

(1) 一种土制燃烧弹的别称。——编者注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