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9章 改弦更张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金主。

传言可能是假的。[8]不过,苏联方面的怀疑并非空穴来风。因为阿明不希望阿富汗被纳入苏联阵营,成为其名下的附属。他希望阿富汗像南斯拉夫,或至少像阿尔巴尼亚那样,作为强硬的社会主义国家,奉行不结盟的国策。如此一来,他才能给自己和国家留出一些自主空间。可是,阿明想得轻松,苏联人是万万不会答应的。

1979年2月14日,喀布尔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事件的缘由,也许就和阿明与苏联人之间的冲突有关。当时,距离政变已经过去9个多月。情人节当天,一伙武装分子劫持了美国驻阿富汗大使阿道夫·杜布斯(Adolph Dubs)。没错,即便人民民主党已经执掌政权,美国政府也没有选择与之断交。美方仍然希望在阿富汗保留一些影响。阿明的不结盟意愿激起了美国人的这种希望。据称,劫持案的元凶来自一个“左派中的左派”(chupi-i-chup)的团体(类似的团体其实不在少数,只是成员寥寥,很难称得上“党派”)。几名绑匪出此计策,据说是为了迫使政府释放身陷牢狱的自家领导人。不过,如果他们真的怀此目的,为什么要针对美国大使下手呢?要知道,美国政府对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没有任何影响力。想要当局服软,绑架苏联大使似乎更有效,毕竟这是一个充当苏联代理人的政权。

此外,一般的绑匪会将人质藏匿在隐蔽处再提出要求,这几位劫持者却偏偏把美国大使带到了喀布尔酒店!在喀布尔,要数这座酒店规模最大、名声最响,而且,它就位于城市中心,是在阿富汗工作的外交官和外国记者下榻的地方。因此,这里的安保措施十分完善,绑匪一旦入内,插翅也难逃。不管他们冒险的结果如何,总之,这是一个奇怪的决定。

美国大使馆向阿富汗政府提出和绑匪直接接触,因为他们知道怎么通过言语来击垮绑匪,救出人质。不过,人民民主党政府一口回绝了美国人的要求——这是克格勃专家的建议。阿方声明,解救人质一事应由阿方全权负责。他们确实快速组织人马展开了营救。一个突击小队冲进了绑匪所在的房间,一通扫射之后,房间里包括人质在内的所有人都被打死。短短的几分钟,问题都解决了。

不出所料,美国大使馆关闭,美国断绝了与阿富汗的外交关系,阿明的自主梦想走到了尽头。阿富汗别无选择,只能完全依赖苏联的援助和保护。神秘的阿道夫·杜布斯事件,使阿富汗进一步接近成为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接下来的一个月,阿富汗境内再次发生绑架事件。一群叛军在赫拉特绑架并杀害了9名苏联专家。事后不久,几架军机从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塔吉克斯坦的首都杜尚别起飞,轰炸了赫拉特。城市的三分之一被夷为平地,死难者人数更是多得叫人心惊。很多观点认为,赫拉特空袭共造成25000人死亡(不过,苏联和一些左翼作家坚称这一数字不超过800人)。[9]

赫拉特城内尸横遍野,苏联方面却一再表示此事与自己无关。阿明瞅准这个能树立自己令人生畏的执行者威望的机会站了出来,表示赫拉特事件是他的命令。与此同时,白沙瓦的一批阿富汗流亡者也在为绑架杀害苏联人的“功绩”而争论不休。喀布尔大学的知名学者拉巴尼声称,该事件由他一人策划,正因如此,当局才会血腥报复。拉巴尼的对手西卜加图拉·穆贾杰迪抗议说,不是拉巴尼,而是他组织了导致这种破坏的行动。总之,他们都在争先恐后地要为大屠杀负责。

与此同时,宗教激进主义使整个地区对阿富汗共产党政权的好感度越来越低。与阿富汗的政变不同,邻国伊朗经历的是一场真正的革命。最终,巴列维国王被迫流亡他国,霍梅尼开始统治伊朗。这场巨变发生于1978年,它标志着一场真正翻天覆地的变化。巴基斯坦的宗教极端分子也已夺取政权。1977年,阿里·布托涉嫌贿选的丑闻被曝光,反动宗教组织立即借机发难,所掀起的抗议大潮卷走了布托手中的权力。伊斯兰派军方领导人齐亚·哈克成了巴基斯坦的新总统。哈克一上台,立即对布托进行了审判,判他有罪。在全世界惊愕目光的注视之下,阿里·布托被判绞刑。巴基斯坦的世俗化改革就此走到了尽头。

人民民主党上台之前,喀布尔也曾是伊斯兰主义者的大本营。如今,他们全都移居到了巴基斯坦。齐亚·哈克看到了机遇,他觉得可以通过扶植这帮人,来削弱阿富汗这个令人头痛的强邻。

阿富汗国内的局势同样也不平静。努里斯坦(Nuristan)一带的农村地区不断爆发新的叛乱,阿明和塔拉基只得一次又一次地“请求”苏联增加各种军事援助。很快,军事顾问已经不能满足阿富汗当局的要求。于是,整编整队的苏联陆军与空降师开始介入阿富汗政局。

即便苏联方面出手相助,人民民主党仍在节节败退。苏联政府觉得,一切乱象都与阿明息息相关。在苏联看来,阿明有三大罪,完全不可饶恕:第一,此人性情暴虐。由于他施政不当,才煽动了阿富汗人民对共产主义的仇恨情绪。第二,此人毫无指挥才能。他煽动叛乱,却又无力平息。其三,不服从命令。总之,苏联人已经认定,塔拉基固然愚钝,却也好过刚愎自用的阿明。1979年夏末,塔拉基受邀前往古巴,参加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会议。返程途中,塔拉基被告知请他前往莫斯科会晤。在克里姆林宫,塔拉基接到暗杀阿明的指示——在阿明靠近飞机时,伺机将其打死。暗杀之事非同小可,苏联方面也足够谨慎。克里姆林宫的会晤,只有塔拉基一人获准参加。不料,塔拉基身边的随扈当中,早有阿明埋下的暗桩,他们在塔拉基的西装口袋中装了窃听器,苏联人的一切密谋都在阿明的掌握当中。

离开莫斯科之前,塔拉基已经通知他在喀布尔的四个亲信做好准备,命令他们在机场杀死阿明。然而,当塔拉基的飞机飞至首都上空,飞机却并没有立即着陆,而是盘旋空中、绕来绕去。塔拉基的四名手下按时来到机场,环顾四周,却不见机场工作人员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阿明的枪手。显然,这里就是一处陷阱,四名杀手倒成了猎物。就在塔拉基的座驾开始缓缓降落时,阿明现身了。他走下自己那台白色大众汽车,对四名杀手笑脸相迎。然后,他又迎向塔拉基。整个过程,阿明不卑不亢,神色难掩轻慢。两人握手时,阿明向那四个人点点头,并对塔拉基说:“您还是让他们先走吧!”

一场暗杀阴谋被挫败了。接下来,塔拉基和他那四名杀手又应怎么办呢?五个人秘密碰了头,都显得很是心焦。他们必须赶快除掉阿明,否则,苏联人那边可不好交代。思来想去,塔拉基决定宴请阿明共进午餐。他们计划提前在王宫的马桶上绑一枚定时炸弹。一旦阿明进入洗手间,便锁上门,启动炸弹。随着“嘭”的一声,心头大患就解除了。

厕所炸弹这样的圈套,显然难不倒狡猾的阿明。他提前两个小时来到宴会现场,这时,塔拉基的四个亲信还在手忙脚乱地准备炸弹。伟大的导师和两个卫兵站在楼梯上,看到自己那位忠诚的学生走上楼梯时,当机立断,命令身边的卫兵开火。突袭迅速夺去了阿明随从的性命。不过,阿明从台阶上滚下来,他拔出手枪,奋力还击。就这样,阿明且战且退,朝着自己的座驾逃去。

阿明得救了,他又搬来部队回到王宫。那天之后,塔拉基再也没在公开场合露面。据政府报纸报道,他病了。三周之后,官方发布了一则只有四行字的短讯:伟大导师塔拉基辞去党内外一切职务,死于自然原因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