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3章 Oliver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伊丽莎白的彩虹肖像画》

艾萨克·奥利弗

画这幅画时,伊丽莎白已年近七十,但画中的她看上去依然非常年轻,脸上没有一丝皱纹。



圣像肖像画


弗朗索瓦·德·拉罗什富科曾这样说过:“命运总是把好运带给它所宠爱的人。”(《箴言集》)

确实如此。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伊丽莎白一世的话,那就是她是一个“运气超好的女人”。倒不是说她一生一帆风顺,而是在她的一生中,每当有危机或灾难向她袭来时,“命运都会改变一切”,给她带来好运。英国比意大利几乎晚了一个世纪才开出文艺复兴的花朵,而且最终能挤进欧洲列强之列,这些都是由她的超强好运和贤明治国带来的。自此,就开始流传英国在女王时代才能繁荣(比如后来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等)之说。

伊丽莎白虽然是公主出身,但当她的母亲安妮·博林被父亲亨利八世处死后,她就沦为了私生女。按照一般情况,她是不可能继承王位的,多亏亨利八世的第六任王后的体恤,恢复了她的公主身份,让她回到了宫廷。下一任国王是同父异母的弟弟,但很快就去世了。再下一任的玛丽女王(同父异母的姐姐)怀疑她叛国,让她乘船穿过“反叛者之门”,把她关进了伦敦塔。临死之前,她拼命恳求女王,发誓绝对效忠,数月之后她被无恙释放。之后她就心无旁骛地定期参加弥撒,勤奋读书和学习,以此熬过了那段倒霉的日子。

在25岁时成为女王的伊丽莎白,要面对的是一个充满宗教纷争、疲惫又贫穷的国家。幸运的是,因为国民对前女王玛丽的反感让伊丽莎白集聚到了人气。她还获得了以枢机顾问威廉·塞西尔(他的儿子是罗伯特)为首的一群有治世经国之才的大臣的支持,才终于闯过了宗教问题这道最初的难关。国教会基本上还是新教,但她也不排斥天主教。这种折中做法,让国家渐渐安定了下来。

可天主教一旦有机可乘就想颠覆国家,而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西班牙和梵蒂冈三家联手,一直企图暗杀女王。塞西尔留下嘱咐说给女王送来的礼物,尤其是服装等穿戴在身上的东西,一定要事先检查是否含毒。虽然伊丽莎白在游行或巡行之际频繁改变时间和路线,但还是发生了在游船中遭到炮击等多次暗杀事件,不过每一次她都虎口脱险。


《枢机顾问威廉·塞西尔》,据说为马克思·赫拉多所画,1585年左右


伊丽莎白在这些事上全都幸免于难,还击退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这些事都让人们相信她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也许很多人会联想到被称为魔女的安妮·博林)。关于伊丽莎白的容貌,对她的形容不是“美丽”,更多的是“五官端正”。她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威严感,凛然的气质能自然震慑住对方。当然,她自身也巧妙地使用了形象战略,在早期阶段就以处女国王把自己神格化,让众多画家为她画肖像画,在版画和书中的插图、地图和扑克牌上都会出现她的肖像。

让我们来看看宫廷画家艾萨克·奥利弗的这幅作品。画这幅画时,伊丽莎白已年近七十,但画中的她看上去依然非常年轻,脸上没有一丝皱纹。这幅画跟她其他的肖像画相比,容貌判若两人。相似的是,画中的她身上依旧到处点缀着象征处女的珍珠,戴着精致的假发,穿着华丽的服饰(伊丽莎白着装讲究,有2000套衣裙,80顶假发)。

如同这幅画的名字《伊丽莎白的彩虹肖像画》一般,她的右手握着彩虹。在它的上面写着拉丁文“Non sine Soleİris”(没有太阳也就没有彩虹)。在《圣经·旧约》中,彩虹代表着“神和人之间的合约”,是和平的象征。她身上披的那件披风也很有特色,布满了代表睿智的大眼睛和耳朵。她左手袖子上的图案——从蜕下的皮可以联想到象征永远的蛇,以及象征爱的红心。在褶领上,画着象征忠诚的护手用具(即手臂到手腕处用于防御的护具)。

简而言之,这幅画与其说是肖像画,不如说是一幅宣传圣像画。


《伊丽莎白的彩虹肖像画》,艾萨克·奥利弗,1600年左右,画布油画,哈特菲尔德宫,109厘米×84厘米



眼中钉——玛丽·斯图亚特


伊丽莎白最大的心理阴影就是她的母亲安妮·博林。当她的母亲被公开处刑时,她年仅三岁,对母亲的记忆是模糊的。据说她在公众场合提及她的母亲只有两次。伊丽莎白并不爱她的母亲吗?从她一生都珍藏着一枚藏有她母亲精致画像的戒指,就可知事实并非如此。

安妮和国王的婚姻被宣布无效并被斩首,就等于否定了她是王后的事实,而伊丽莎白也因此被贬为私生子。在欧洲王室中,不管是国王多么宠幸的女子,也不管孩子多么聪慧优秀,私生子是不被承认是王族一员的。即便伊丽莎白只是一时被贬为过私生子,也是给了敌人乘虚而入的机会。她在加冕前,每一次都特别强调自己是亨利八世的女儿,因为她必须宣扬她继承王位的正统性。

在这一点上,她的对手玛丽·斯图亚特的情况跟她截然相反。玛丽·斯图亚特的祖母是都铎王朝开朝国王亨利七世的女儿,父亲是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的第七代君王詹姆斯五世,母亲是法国贵族吉斯家族的女儿。玛丽出生六天后因为父亲战死,还在襁褓中的她早早就成了苏格兰女王。她六岁时作为法国王太子妃候补前往法国。她在母亲吉斯家的保护伞下被抚育长大,天生丽质的她在法国宫廷的陶冶下变得更加优美高雅。

15岁时,她正式成为法国王太子妃,第二年因为丈夫弗朗索瓦二世加冕即位,年纪轻轻的她就成了法国王后,真是荣光鼎盛一时。她本该适可而止,可受到周遭的挑唆,在外交文件中署名为“法国、苏格兰、英国、爱尔兰的统治者”,这就相当于向全世界宣告私生子伊丽莎白是没有资格坐在英国女王那个位置上的。她触碰了伊丽莎白最不愿被人碰触的地方,也难怪伊丽莎白会把玛丽视为觊觎她王位的劲敌。


《12~13岁的玛丽·斯图亚特》,弗朗索瓦·克卢埃,1558年


但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两位女性依然礼节性地持续交换着信件——在我们看来很有意思,但在欧洲,这种外交形式是很常见的。在伊丽莎白和玛丽二人之间,原本就有着细微的血缘关系。对于伊丽莎白来说,玛丽是表哥的女儿;而对于玛丽来说,伊丽莎白是她父亲的表妹。二人相差九岁。伊丽莎白在信中称呼对方为“我的妹妹”,而玛丽称伊丽莎白为“姐姐”。



荣光和没落


玛丽的一生,界限分明地分为荣光的前半生和没落的后半生。成为法国王后仅一年,原本病弱的国王就驾崩了。没有子嗣的玛丽被法国所弃,不得不返回苏格兰。她在贫穷的母国里建造了一个小法国宫廷,尽情享乐数年之后,与有亨利七世血统的达德利伯爵再婚,生下了继承人(即后来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但夫妻二人的关系日渐疏远冷淡。玛丽之后与伯斯维尔伯爵第三次步入婚姻殿堂,这位伯斯维尔伯爵传闻与她的前夫达德利伯爵被炸死事件有关。

国民们再也无法保持沉默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