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0章 Yamashita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哈里斯托斯复活》

山下凛

这是日本最著名的圣像画家山下凛在1891年精心绘制的作品,可以说体现了由希腊正教发展而来的俄国正教和日本文化的幸福结合。



《哈里斯托斯复活》

山下凛


1891年,油画,艾尔米塔什博物馆,32cm×26.5cm



日本女性笔下的圣像


根据《圣经》记载,耶稣在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这幅美丽的圣像所画的,就是以健康的肉体复活的耶稣,以及两个服侍他的天使。他们都是神圣的存在,但是让人感觉很温柔、圆润,带着女性的气质。亮蓝色的背景上,映着金黄色的超自然的光,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请看画面上部从光环中间穿过的文字。“ハリストス復活”——自左向右书写的片假名和汉字(哈里斯托斯是“基督”的俄语读音)!

这是明治时代的日本人,而且是女性笔下的圣像。日本最著名的圣像画家山下凛在1891年精心绘制了这幅作品,因为和描金的画框是一体的,更加有价值。画框上是花草纹,尤其是四角上有日本皇室的菊花纹章,上部中央是希腊十字。可以说这是由希腊正教发展而来的俄国正教和日本文化的幸福结合。


《哈里斯托斯复活》(背面),同前


画的背面绘有这一时期建造的尼古拉堂(在关东大地震中烧毁),并记录了对罗曼诺夫王朝尼古拉皇太子(后来的尼古拉二世)的日语和俄语献词。这说明这幅圣像是俄国正教会日本支部献给访日的尼古拉皇太子的(在这之前,皇太子曾为尼古拉堂捐出巨款,所以这幅画也包含了感谢的意义)。

不过,能够荣幸地为大国俄国的皇太子创作圣像的画家山下凛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女性呢?



23岁的转机


安政四年(1857年),山下凛出生在茨城一个下级武士之家。她不想嫁给山间的农户,于是在15岁的时候离家出走,去了东京。当时是明治五年(1872年),维新的动乱刚刚平息,一个年轻的姑娘有这样的勇气令人惊叹。虽然当时被领回了家,不过她说服了家人,翌年再次来到东京,当了浮世绘师的寄宿弟子。

她很有才能,一直在摸索新的绘画技法,对锦绘(彩色印刷的木版画)精益求精,换了几位老师,在20岁的时候进入工部美术学校。她是当时最早一批女学生之一。在这里,她接受了意大利特聘教师冯塔聂西的直接指导,觉得自己找到了前进的道路,但是在那个时代的日本,即使是男人,做西洋画家也很难自食其力。碰巧在同一时期,她在朋友的劝诱下在俄国正教会接受了洗礼,也开始学习圣像创作。


山下凛肖像(约26岁)


在她23岁时,一个巨大的转机到来了。在正教会的推荐下,她有机会在圣彼得堡进修5年,学习圣像创作。1880年岁末,她踊跃地从横滨起航,经历漫长的航海,于翌年3月抵达圣彼得堡。在到达圣彼得堡的第三天,凛在酒店的房间里听到爆炸声,那就是亚历山大二世的马车被人投入炸弹的瞬间(参见第9章)。当时凛一行人刚刚从城里返回酒店,她在寄到日本的信中写道,如果再晚一点儿,她可能会被卷入其中。

凛能够留学,可以说要感谢向女性打开学问和艺术之门的亚历山大二世,但她一定想象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为亚历山大二世的孙子、尼古拉皇太子画圣像。对于刚刚踏上圣彼得堡的土地,年轻、充满希望的凛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新的。而且很幸运的是,从亚历山大二世在位的1863年开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也向市民开放了(虽然和卢浮宫博物馆1793年变成公立博物馆相比晚得多)。凛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亲眼看到一幅幅西洋名画的真迹,既惊叹,又兴奋。

在酒店住了几天之后,她搬到了俄国正教会女子修道院。这里不仅有教堂,还有刺绣作坊、地毯作坊等,修女300人,贫民子女约100人,加上像凛一样的留学生、工女,一共住了500人左右。除了祈祷时间以外,大家都在努力工作,出售刺绣和圣像来维持和运营修道院。凛一到这里,就被分派去画用于出售的圣像。



俄国的圣像与信仰


日本人很难理解圣像的意义。

圣像(ikon)的词源是图片(image)、表象(同icon)。但是,希腊正教中的圣像与在欧洲发展的“帮助理解《圣经》的宗教画”,乃至“作为艺术作品的宗教画”完全不同,前者是“崇拜的对象”,有时还会创造奇迹。而且,无论是原作还是复制品,都没有差别。

同样,圣像制作也不会被视为个人的创造行为。画圣像本身就是信仰的行为,是将肉眼看不到的神性化为肉眼可见的形式的行为。这就必然要求画家要忠实于正教承认的原型。而且,圣像画家不会在画面上签名,除了15世纪的鲁布廖夫那样有出众的才能,画家的名字几乎不会被人们知道。现存的凛的圣像几乎都没有署名,而且全都是摹本。


“古典圣像”(希腊)的例子13—14世纪,俄国


“写实圣像”(意大利)的例子,创作于19世纪上半叶,俄国


摹本,匿名——尽管如此,也并非完全体现不出个性。穿同样的服装,用同样的动作和台词表演的歌舞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么多的限制,不同的演员还是能展现出不同的魅力,这是众所周知的。《哈里斯托斯复活》也是如此,原作是克留科夫创作的石版画,但是凛省略了背景中的建筑,改用通透、明亮的颜色,人物也没有那么严肃。这种偏日系的优美就是凛的特色。

在这之前,凛在圣彼得堡基本上可以说是自学。修道院里不但没有日本的冯塔聂西那样的老师,而且她感觉连一个画画比自己好的人都没有。凛挤出时间,去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拼命地临摹圭多·雷尼的圣像等各种作品,磨炼技艺。这样一来,她更加无法忍受教她的修女们的拙劣的画。在会话能力和表达方式上,凛大概也有问题。周围人开始指责她态度傲慢,缺乏信仰,终于,在11月的时候,她被完全禁止去艾尔米塔什。不仅如此,从此以后凛只能临摹古希腊圣像,理由是她的留学目的不是被培养成西洋画家,而是圣像画家,这完全是刻意刁难。

实际上,当时俄国的圣像制作分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流派。因为原本是从希腊传过来的,所以一开始,拜占庭风格的非写实的单调画法长期主导,到了17世纪,自彼得大帝购买了大量欧洲绘画以来,发展出运用远近法和立体表现的现代圣像。凛的目标当然是后者。但是到了19世纪下半叶,伴随着俄国本土化回归,古典圣像(希腊)比写实圣像(意大利)精神性更高的呼声变大。在修道院,两种圣像都会制作,但是修女们相信希腊画的优越性,凛却公然地瞧不起这些“丑画”,这令她们无法原谅。

对凛来说,临摹希腊画简直是酷刑。想看的画不能看,想画的画不能画,被强制画着她讨厌的画。这样的日子,对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