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4章 Karl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伊丽莎白女皇》

卡尔·范·洛

法国洛可可画家卡尔·范·洛所绘的50岁的伊丽莎白女皇,不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而且怎么看都不像俄国人(或者说乡下人)。模特儿肯定也心满意足。



《伊丽莎白女皇》

卡尔·范·洛


1760年,油画,彼得霍夫宫美术馆,146cm×113.5cm



法国风的女皇


法国洛可可画家卡尔·范·洛所绘的50岁的伊丽莎白女皇不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而且怎么看都不像俄国人(或者说乡下人),说她是住在凡尔赛宫的贵妇大概也不会有人怀疑。真不愧是路易十五的首席宫廷画家,模特儿肯定也心满意足。范·洛也曾为路易十五的王后玛丽·蕾捷斯卡、情妇蓬帕杜夫人画过肖像,想必感慨很多吧(理由后述)。

从这幅画中,我们可看到伊丽莎白的——虽说经过大幅美化——女性魅力:体态丰满,皮肤白皙,遗传了父亲(彼得大帝)的修长身材和平易近人的气质,还有母亲(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开朗和可爱。伊丽莎白热衷于法国最新的时尚,她身穿光泽亮丽的缎面礼服,袖子上施有大量的褶边,斜挂着鲜艳的蓝色饰带(带有勋章)。珠宝只有发饰、耳环和手链,控制得恰到好处。肩上披着白鼬皮衬里的红色披风,左腿上方露出了刺绣图案。那是俄帝国的标志“双头鹰”(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家族、希腊正教会、德国各邦也在使用)。鹰戴着王冠,一只爪子抓着权杖,另一只爪子抓着球形宝珠。而这颗宝珠,就摆在伊丽莎白放右手臂的靠垫的后方。

好一个威风凛凛的君主!但是在王冠到手之前,她走的弯路可不止一点点。本来,她应该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但是却只能衔着手指,看着别人一个个登上宝座。



二流国家的公主


1727年,母亲叶卡捷琳娜一世病故时,伊丽莎白18岁。到了这个年纪还没有结婚是一种屈辱,而这屈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她是二流国家的公主。

伊丽莎白外形可爱,举止优雅,会讲一口流利的法语,父母盼望着她有朝一日能做欧洲大国的王后。关于此事,在伊丽莎白16岁时,法国驻俄大使也满口答应,推举她为路易十五王后的候选人。对自己的姿色颇有自信的伊丽莎白,大概曾经陶醉在自己于凡尔赛宫闪亮登场,接受人们喝彩的想象里。法国是当时最显赫的超级大国,凡尔赛宫是各国君主向往的城堡,再加上当时在位的年轻国王路易又是出了名的美男子。简直像在做梦一样。

暗中的试探持续了三个月,但是法国一直没有答复。在一番完全无视之后,人们突然被告知了路易十五结婚对象的名字——竟然是比国王年长7岁、不起眼的玛丽·蕾捷斯卡。她是正在逃亡的前波兰国王的女儿,这其中有现实的理由——她处在适育年龄(不负众望地陆续生了十个孩子),以及国际交涉。


《路易十五》亚森特·里戈绘,1730年


法国选择了波兰,没有选择俄国,这并不是伊丽莎白个人的过错。尽管如此,正值青春期的少女还是很受伤。母亲越是对路易十五恼怒,她就越觉得是她们奢望过高。法国大使也感到很过意不去,提出替代方案,问她们觉得夏洛莱伯爵怎么样。夏洛莱伯爵是出身名门的大领主,母女二人都觉得可以,结果人家已经订婚了。大使无颜以对,离开了俄国。

娇生惯养的伊丽莎白从这两次侮辱中认清了现实。在法国看来,俄国还只是乡下的暴发户。尽管父皇那样努力,俄国仍没能跻身欧洲先进国家的行列,更何况自己还是这样一个国家的私生女(因为出生在父母正式结婚之前),被历史悠久的国家轻视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梦想着成为法国王后本身就是个错误。伊丽莎白咬着嘴唇,在两年后,接受了另一个提亲。他就是姐姐安娜的丈夫荷尔斯泰因-戈托普公爵的堂弟,和迄今为止俄国公主出嫁的地方一样,是一个德意志小公国的主人。18岁,她终于订了婚,本来是件可喜的事,谁知就在那一年,尚未见面的未婚夫竟然得天花死了,而且是在母亲叶卡捷琳娜一世去世之后。母亲和父亲一样,没有指定继承人就死了,所以伊丽莎白失去了眼下以及未来的后盾。

俄国也陷入了混乱。被权力欲支配的人们一齐行动起来,而且毫不掩饰。荷尔斯泰因-戈托普公爵也是其中之一,他为了让妻子成为女皇,一直在俄国活动,最后输给大贵族等保守派,只得无奈地回到德国。安娜和伊丽莎白私生女的身份成了瓶颈,但实际上,是保守派怕她们推进西欧化,从中作梗。

就这样,彼得大帝的孙子加冕成为彼得二世。这个孙子,是被大帝讨厌的正室柳多西亚生下的那个阿列克谢——逃亡后被带回,在彼得保罗要塞殒命的令人失望的儿子——和德国贵族之女所生的独生子。因为还只是一个12岁的少年,所以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他喜欢打猎,那就让他尽情打猎,远离政治。保守派感觉他们的春天终于来了,不久之后连首都也迁回了莫斯科。

彼得的亲信缅什科夫在做什么呢?曾经把叶卡捷琳娜一世捧上台,继承改革大业的缅什科夫为什么没有站出来反对这样的反动政治呢?

这次,缅什科夫和大贵族们站在了同一阵线。他原以为叶卡捷琳娜一世会活得更久一些,再由安娜或伊丽莎白所生的男孩儿,也就是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外孙做继承人。但是当事态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这个老奸巨猾的政治家心里萌生了一个巨大的野心。他有一个女儿叫玛丽亚,与少年沙皇正好般配。与其做君主的朋友,不如做君主的岳父,权势更大。他很快就安排了彼得二世和玛丽亚订婚。


《彼得二世》画家不详,18世纪


缅什科夫的失败并不在于他做得过分,而是因为他在两人正式结婚之前病倒了。就在他躺在床上的几天时间里,政敌多尔戈鲁科夫设计把他推下了台。他的宅邸被拆,全部财产被悉数没收,全家(包括可怜的玛丽亚)被发配西伯利亚。他在耻辱和贫穷中,在极其寒冷的地方结束了一生。


《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缅什科夫和他的女儿们》瓦西里·苏里科夫绘,1888年


这次又轮到多尔戈鲁科夫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没有年龄合适的女儿,他就让侄女和彼得二世订婚。为了不重蹈缅什科夫的覆辙,他急着操办婚礼,可就在婚礼的前一天,刚满14岁的沙皇却因为染上天花死了。不久,多尔戈鲁科夫被别的政敌逮住,和缅什科夫一样被剥夺了一切,还遭受了严刑拷打,最后被处死。

在俄国,国家的最高权力者某一天突然倒台的模式已经屡见不鲜,今后仍将继续。在苏联时期的笑话集中有许多这样的黑色笑话——天亮的时候听到猛烈的敲门声吓得要死,得知要逮捕的人不是自己而是邻居时,“感到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此”。无论眼下处在什么样的地位,都没有办法安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人拉下马。甚至可能手里已经没有了权力,却还没有发现。而且,在政治斗争中落败的人的命运非常残酷,与欧洲先进国家的情况无法相比。罢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