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十四章 冷战之后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理领导的右翼利库德集团致力于保留所有占领的土地,特别是东耶路撒冷。随着冷战的结束,苏联犹太人得到了移居以色列的自由,以色列政府决心保留对其控制的所有土地的选择权,以应对新的移民潮。以色列正在加紧建设定居点,将其领土诉求扩大到约旦河西岸,并为俄罗斯移民提供新的住处。

对巴勒斯坦谈判者来说,东耶路撒冷和定居点是红线问题:如果以色列人保留整个耶路撒冷,并允许在约旦河西岸被占领土上继续建造定居点,就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了。巴勒斯坦人认为这两个问题是密不可分的。萨利·努赛贝赫分析道:“以色列人想把定居点和东耶路撒冷问题排除在外,这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在这两个问题中,我最担心东耶路撒冷问题。围绕耶路撒冷的战斗是关乎生存的战斗,这不是因为它是一座神奇的城市,而是因为它曾经是、现在也是我们文化、民族认同和记忆的中心——这一切,如果以色列人要想在他们所谓的朱迪亚和撒马利亚[即西岸]任意妄为,就必须加以铲除。”努赛贝赫总结道:“我确信,只要我们坚守耶路撒冷,我们就可以在任何其他地方抵抗住他们。”36

布什政府对巴勒斯坦人的立场表示同情,并显然对沙米尔和他的利库德政府在马德里会议之前的顽固立场感到愤怒。尽管如此,在许多方面,美国继续优先考虑以色列的要求,而非巴勒斯坦人的关切。以色列人坚持将巴解组织完全排除在谈判进程之外,只允许巴勒斯坦人作为约旦-巴勒斯坦联合代表团的低级别合作方出席会议,东耶路撒冷的居民不得被委任参加谈判。这意味着一些最有影响力的巴勒斯坦人,如费萨尔·侯赛尼、哈南·阿什拉维和萨利·努赛贝赫,被禁止在马德里谈判中扮演任何官方角色。作为应对,在阿拉法特的建议下,侯赛尼和阿什拉维以非正式的“指导委员会”成员的身份陪同阿卜杜·沙菲率领的巴勒斯坦官方代表团。

尽管有种种限制,陪同约旦人前往马德里的巴勒斯坦代表团是国际舞台上最擅言辞、最具说服力的巴勒斯坦民族愿望的代言人。哈南·阿什拉维被指定为巴勒斯坦代表团的官方发言人。阿什拉维先在贝鲁特美国大学学习,又在弗吉尼亚大学获得了英国文学博士学位,其后回到约旦河西岸,在比尔宰特大学任教。阿什拉维是一位来自基督教家庭的杰出女性,有着出色的口才。在西方,许多人将巴勒斯坦事业同一种模式化的恐怖分子形象联系在一起,而她则完全不同。

在马德里,阿什拉维全力争取媒体的支持,让新闻报道的调子向有利于巴勒斯坦人的方向倾斜。从战略上考虑,她知道巴勒斯坦代表团通过赢得国际新闻界的支持来弥补在谈判桌上的弱势是多么重要。阿什拉维用她的足智多谋,在马德里向世人传递了巴勒斯坦人的诉求。当被拒绝进入官方新闻中心时,她在公共场所召开临时新闻发布会,吸引了比参加马德里会议的任何一家代表团都多的记者,造成一片混乱。为了规避西班牙极度严格的安全措施,她占据了一个市政公园,在那里,摄像团队可以跳脱安全部队的限制而摆设机位。仅在一天之内,她就接受了国际各大电视网络的27次长篇采访。以色列代表团发言人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努力追赶这位魅力非凡的巴勒斯坦妇女,后者正持续不断地抢以色列人的风头。

阿什拉维对马德里会议最持久的贡献,是她为海达尔·阿卜杜·沙菲起草的在1991年10月31日代表巴勒斯坦代表团发表的讲话稿。阿卜杜·沙菲举止庄重,嗓音丰富而深沉,他用尊严感满满的演讲,完美匹配了阿什拉维那文采飞扬的讲稿。他首先向与会的政要们问好,然后开始进入讲稿的核心部分,一边演说,一边用他那咄咄逼人的目光注视着全球的观众。面对济济一堂的以色列人、阿拉伯人和国际社会成员,他缓慢而庄重地说道:“我们在马德里这座有着丰富历史脉络的城市开会,把我们的过去和未来编织在一起。又一次,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面临挑战,去迎接一个新时代,这是一个为民主、人权、自由、正义和安全等全球价值观所保护的新时代。我们从马德里开始追寻和平,把人类生命的神圣置于我们世界的中心,把我们的精力和资源从追求相互毁灭转向追求共同的繁荣、进步和幸福。”37阿卜杜·沙菲时刻注意着去代表所有的巴勒斯坦人发言,无论处于流亡,还是居于被占领土。他说:“我们在这里共同寻求一个公正、持久的和平,其基石是巴勒斯坦的自由、巴勒斯坦人的正义和结束对所有巴勒斯坦与阿拉伯领土的占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共同享受和平的成果:繁荣、安全以及人的尊严和自由。”巴勒斯坦代表团开场表现十分精彩,这是他们在世界外交舞台上的首次亮相。

阿卜杜·沙菲的讲话在被占领土上的巴勒斯坦人中引起了不同的反响。伊斯兰主义的哈马斯运动,拒绝向两国方案妥协,它们从一开始就宣布反对参加会议。世俗的巴勒斯坦人则担心,他们的代表团可能会迫于美国和以色列的压力,做出与巴勒斯坦民族愿望不相符的让步。在巴勒斯坦大起义进行了4年后,所有巴勒斯坦人都希望看到他们多年的斗争和牺牲能换来一些具体的成果。


由于巴勒斯坦人能从马德里和平会议得到的好处最多,他们的发言大多面向未来向前看。其他代表团口头上承认会议的历史意义,但实际上却借机申诉过往的冤屈。黎巴嫩代表团关注的是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的持续占领,以色列总理列举了阿拉伯人意图摧毁这个犹太国家的种种努力,叙利亚外交部部长罗列了“以色列的不人道行为”,以表明他对必须同以色列人会谈感到厌恶。

共处3天后,代表们开始剑拔弩张,闭幕发言时发生了公开争吵。以色列总理沙米尔定下了辱骂的基调,他狠批叙利亚人,称自己可以“不停不歇地陈述各种事实来证明叙利亚在多大程度上理应被怀疑是世界上最暴虐、最专制的政权之一”。对于巴勒斯坦人,他摆出一副屈尊俯就的样子,称阿卜杜·沙菲“付出了勇敢的努力去讲述他人民的苦难”,但他指责巴勒斯坦人“歪曲历史,歪曲事实”。发言结束时,沙米尔和他的代表团一起冲出会议厅,表面上的理由是需要过犹太安息日。

阿卜杜·沙菲愤怒地回应,他对以色列代表团留下的空座说道:“巴勒斯坦人是一个拥有合法民族权利的民族。我们不是‘领土上的居民’,不是历史的偶然产物,不是以色列扩张主义计划的障碍,不是抽象的人口问题。沙米尔先生,对这个事实,你也许想闭上眼睛,但我们就在这里,在全世界的面前,在你眼前,我们的存在是不会被否认的。”

当愤怒的叙利亚外交部部长法鲁克·沙雷(Farouk al-Sharaʻa)拿出一张英国通缉伊扎克·沙米尔的告示时,会场上的相互辱骂达到了高潮。这张告示可以追溯到他加入斯特恩团伙在巴勒斯坦与英国斗争的日子。沙雷一边说,一边气势汹汹地挥舞着告示:“让我给你们看一张沙米尔的老照片,那时他32岁。”他注意到沙米尔矮小的身材,停下来讥笑着说:“165厘米。”沙雷越说越来劲,继续说道:“这张相片被四处分发是因为他被通缉了。他自己承认自己是恐怖分子。据我所知,他承认他……在1948年参与谋杀了联合国调解人贝纳多特伯爵。他杀害了和平的调解人,却还在谈论叙利亚、黎巴嫩和恐怖主义。”38

沙雷冗长而激烈的批评让场面很难看,也预示着阿以和平的不祥前景。马德里会议在这不和谐的音符中结束。尽管会议正式结束了,但阿以和平谈判在美国的支持下进入了新的阶段:通过双边谈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