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十三章 伊斯兰的力量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我所见到的美国》。库特卜谴责他在美国社会体验到的物质主义的肆虐和精神价值的匮乏,厌恶他见到的道德败坏和肆无忌惮。让他尤为震惊的是美国教会里的恶习。他写道:“大多数教堂都有两性共同参加的俱乐部,每个牧师都引导尽可能多的人去他的教堂,这主要是因为,不同教会之间存在激烈竞争。”在库特卜看来,这种招徕信众的做法,更适合剧院经理而不是精神领袖。

库特卜在文中讲到,一天晚上,他去参加教堂的仪式,仪式后是舞会。牧师想方设法让教堂看上去“更浪漫、更有情调”,这让他震惊不已。牧师甚至选择了一首撩人的歌曲来营造气氛,这是“一首著名的美国歌曲,叫作《但是宝贝,外面很冷》”。库特卜对这首歌曲的描述,反映出他同美国流行文化间有多深的隔阂:“[这首歌]由晚上约会回来的男孩和女孩的对话构成。男孩把女孩带到他家,不让她走。女孩恳求男孩让她离开,因为夜色已浓,她的妈妈还在等她回家。但每次女孩提出一个回家的借口,男孩都会用这句歌词回答她:‘但是宝贝,外面很冷!’”3显然,库特卜觉得这首歌曲令人反感,而让他更为震惊的是,一个宗教人士竟然会选择这么一首不合适的歌曲来让年轻的教民们跳舞。(在他看来,宗教场所的)社会功能应该同清真寺一样,在其中两性是分开的,穿着得体与举止端庄是基本的规则。

库特卜回到埃及,看着他的同胞安然自得地崇尚着美国所体现的现代价值观,决心把他们唤醒。他提出:“恐怕美国国民的素质同它在物质上的强大并不匹配,待到生命之轮转去、时间之书合上时,美国将不会或几乎不会给将人与物甚至人与动物区分开来的道德带来任何助益。”4库特卜不想改变美国,而是想保护埃及和伊斯兰世界免遭他在美国目睹的道德堕落。

从美国回来后不久,1952年,赛义德·库特卜加入了穆兄会。考虑到他在出版领域的背景,他们任命他为穆兄会媒体与出版部门的负责人。这位狂热的伊斯兰主义者通过发表煽动性的文章建立起了广泛的读者群。埃及1952年革命后,库特卜同自由军官们保持良好关系。据报道,纳赛尔邀请库特卜为新的官方政党“解放大会”(Liberation Rally)起草党章。或许,纳赛尔这么做,并不是因为钦佩这位伊斯兰主义改革者,而是一次深思熟虑的尝试,目的是争取库特卜对这个新官方组织的支持。包括穆兄会在内的所有政党都将解散,并入该组织中。

新政权对穆兄会的善意是短暂的。1954年10月,一名穆兄会成员企图暗杀纳赛尔,之后穆兄会遭到全面镇压,库特卜也被捕了。同许多其他穆兄会成员一样,库特卜声称在被捕期间遭受了可怕的酷刑和审讯。库特卜被控颠覆活动罪,处以15年苦役。

在狱中,库特卜继续激励伊斯兰主义者。因健康状况不佳,他常常住在狱中的医院,在那里,他写下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关于伊斯兰教与政治的著作,包括一部对《古兰经》的激进评注和号召推动建立真正的伊斯兰社会的《路标》(Milestones)。

《路标》是库特卜对西方物质主义破产和世俗阿拉伯民族主义专制性的最强阐述。他认为,界定当今这个时代的社会与政治制度是人为设立的,恰恰就是这种人为的属性导致了制度的失败。这些制度并没有开启科学和知识的新时代,反而造成了对神的指引蒙昧无知,或称“贾希利叶”(jahiliyya)。这个词在伊斯兰教中有特殊含义,指伊斯兰教产生前的黑暗时代。库特卜认为,20世纪的贾希利叶,“其形式是声称创造价值、立法规约集体行为和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力属于人,而不考虑真主的规定”。这里暗含的意思是,20世纪科技的显著进步并没有将人类带入现代,而抛弃真主永恒的旨意却将人类社会带回了7世纪。库特卜相信,这一判断对阿拉伯世界和非伊斯兰的西方同样适用。这种状况造成的结果,在他看来,就是暴政。阿拉伯各国政权没有给公民带来自由和人权,却施行了压迫和酷刑——正如他从痛苦的亲身经历中所了解到的那样。

库特卜相信,伊斯兰教作为真主对人类秩序的完美表述,是通往人类自由的唯一途径,是真正的解放神学。由此推演,唯一有效和合法的法律就是伊斯兰法所载的真主的法律。他认为,必须有一个穆斯林先锋队来恢复伊斯兰教“人类领袖”的角色。先锋队将用“宣讲和说服来革新思想和信仰”,用“物质的力量和‘圣战’来废除贾希利叶制度,这些组织和权威阻止人们改变思想与信仰,迫使他们遵循错误的道路,使他们服务于人类领主而不是全能的真主”。库特卜写作《路标》,就是为了指导引领伊斯兰价值观复兴的先锋队,通过复兴,穆斯林将再次实现个人自由并重回世界领导地位。5

库特卜观点的威力在于其简单与直接。他指出了一个问题——贾希利叶,并基于众多阿拉伯穆斯林所珍视的价值观,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伊斯兰解决方案。他的批评,无论对帝国主义势力,还是对阿拉伯政府,都同样适用。他的回应传递出希望,而这一希望是建立在对穆斯林优越性的假设之上的:

状况发生了变化,穆斯林失去他们的体力并被征服;然而意识没有脱离他们,因为他们是最优越的。只要他们坚持信仰,他们就会在面对征服者时处于优越的位置。他们依然确信,这状况是暂时的,也将会过去,而信仰将逆转潮头,席卷一切。即便死亡是命中注定,他们也不会低头。所有人都会死,但对他们来说则是殉难。他们将进入花园[即天堂],而征服者将堕入火中[即地狱]。6

然而,无论库特卜有多反对西方列强,他的首要斗争目标始终是阿拉伯世界的威权政府,尤其是纳赛尔政府。库特卜在注释《古兰经》中有关“掘坑的人”的经文时,几乎毫不掩饰地将之作为反映穆兄会和自由军官之间斗争的寓言。在《古兰经》的故事中,有一群信仰者因信仰而遭到谴责并被暴君们活活烧死,暴君们聚集在一起,亲眼看着这些正直的受害者死去。“愿掘坑的人们,被弃绝”(《古兰经》第85章第1—16节)。库特卜是这样注释的:迫害者,也就是那些“傲慢、凶恶、有罪、堕落的人”,目睹着殉道者的痛苦,享受着施虐者的快感。他写道:“当这些正直的信仰者中的青年男女、小孩和老人被扔进火中时,迫害者们邪恶的快感会达到新的高度,面对血肉模糊的场景,他们会发出狂喜的叫声。”《古兰经》的故事中并没有这样逼真的场面,这或许是受到库特卜和他的穆兄会同伴在狱中所受折磨的启发。库特卜总结道,“信仰者和他们的敌人之间的斗争”本质上是“信仰的斗争,或是不信与信之间的斗争,或是贾希利叶与伊斯兰之间的斗争”。他传递的信息很明确:埃及政府与他头脑中的伊斯兰政权不相容。两者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1964年,库特卜被释放出狱,同年,《路标》出版。他在狱中的作品增强了他的地位,他很快就同被取缔的穆兄会的同志们重新建立了联系。然而,他也一定知道,他的每一次行动都在纳赛尔秘密警察的眼皮子底下进行。这位伊斯兰主义作家因其提出的激进新思想而在伊斯兰世界声名鹊起,将在埃及国内外对埃及政府构成威胁。

库特卜的追随者们同这位改革者一样面临着监视和风险。库特卜最具影响力的弟子中有宰奈卜·安萨里(Zaynab al-Ghazali, 1917—2005),她是伊斯兰主义女性运动的先驱。年仅20岁时,她就创立了穆斯林妇女协会。她的活动受到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