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九章 巴勒斯坦灾难及其后果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难性的。巴勒斯坦难民问题至今悬而未决。作为1967年进一步的领土流失以及过去60年内人口自然增长的结果,在联合国登记在册的巴勒斯坦难民数量已由原来的75万增至现在的430万以上。在其间的几十年内,巴勒斯坦人为实现建国目标已建立了多个代表性机构,但为了追求自身目标也不惜诉诸武装斗争——从针对以色列的边境袭击,到针对以色列海外利益的恐怖袭击,从被占领的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地区上的民众暴动与抵抗,到针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尽管采取了上述策略——有人会说,正是因为采取了上述策略,巴勒斯坦人的民族诉求至今尚未实现。

巴勒斯坦灾难对阿拉伯政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1948年的失败,给新独立的阿拉伯国家的希冀和渴望蒙上了一层阴影。巴勒斯坦战败后,阿拉伯世界经历了剧烈的政治波动,与巴勒斯坦托管国接壤的四个国家深受政治暗杀、政变、革命的困扰。旧政治精英被年轻一代军人推翻,也标志着一场重大的社会革命的到来。与两次大战之间那些接受外国教育的政治精英相比,这些军人很多来自农村,与大众政治保持着更为密切的接触。元老派政治家们在本国既有的边界内为实现民族独立而奋斗,自由军官煽动家们则是促进泛阿拉伯统一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者。旧政权说欧洲语言,新的先锋队则说普通民众的语言。

在非常真实的意义上,巴勒斯坦灾难标志着欧洲在阿拉伯世界影响力的终结。巴勒斯坦问题是欧洲制造的,欧洲解决这一问题之无力反映出二战结束后欧洲自身的衰落。 二战结束后,英、法沦为二等强国:经过多年的战争,英国经济已疲弱不堪,法国的士气在德国占领的几年内受到致命打击。两国在国内所需的重建资金是如此庞大,以至于根本无暇外顾。帝国已处于衰退之中,新的势力主导了整个国际秩序。

分别于1949年、1952年、1958年在叙利亚、埃及和伊拉克上台的年轻军官们与英国或法国并没有联系,相反他们转向了新的世界强权——美国及其超级大国对手苏联。这是帝国时代的结束,也是冷战新时代的开端。阿拉伯人不得不适应一套新的游戏规则。



* * *

(1) 摩西·谢尔托克是摩西·夏里特的曾用名,此处引文中用的是曾用名。——编者注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