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五章 第一波殖民主义:北非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大规模叛乱。第二年,保加利亚民族主义者发动起义反抗奥斯曼人。保加利亚的冲突毁坏了乡村地区,基督徒和穆斯林的村庄陷入了民族主义战士与奥斯曼士兵之间的暴力冲突。欧洲的报纸对保加利亚穆斯林更高的伤亡人数视而不见,而将对基督徒的屠戮称作“保加利亚恐怖”大肆宣传。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保加利亚的起义让奥斯曼帝国陷入困境。1876年7月,塞尔维亚的米兰王子向奥斯曼帝国宣战。俄国也跟着支持巴尔干地区斯拉夫人的行动。

通常来说,英国会在这种情况下干预。保守党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长期以来一直主张支持奥斯曼帝国,作为遏制俄国对欧洲大陆野心的缓冲。然而,迪斯雷利发现他被公众舆论束缚住了。暴行及媒体对此的报道使他的亲土耳其政策名声扫地,也使他更易受到自由党对手威廉·格莱斯顿的挖苦。1876年,格莱斯顿出版了一本影响很大的小册子,题为《保加利亚恐怖和东方问题》(The Bulgarian Horrors and the Question of the East)。他在书中用大段生动而激烈的言辞谴责土耳其人是“人类中反人类的典型”。他的小书主张将奥斯曼人从他们的欧洲行省里全部驱逐出去。他写道:“现在,能让土耳其人结束凌辱行径的唯一可行方式就是让他们自己滚蛋。”格莱斯顿更顺应民意,迪斯雷利和英国政府被迫放弃对维持奥斯曼帝国领土完整的支持。

既然不必再维持土耳其对其行省主权的原则,欧洲列强就开始考虑肢解奥斯曼帝国。欧洲批评人士提出,奥斯曼帝国的改革尝试并没有带来一个稳定的、可以独立生存的国家。他们指出,1875年奥斯曼帝国的破产进一步证明土耳其是“欧洲病夫”。与其如此,不如商议在欧洲列强之间重新分配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德国提议瓜分奥斯曼帝国,让奥地利和俄罗斯分割巴尔干地区,把叙利亚分给法国,把埃及和地中海主要岛屿分给英国。英国对此十分震惊,迅速提议于1876年11月在伊斯坦布尔召开一次国际会议,解决巴尔干危机和俄土冲突。

外交努力赢得了回旋的时间,但那些好战的大国却执意要发动战争,动荡的局势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机会。1877年4月,俄国再次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并同时从帝国的东西两侧入侵。俄军迅速攻入东安纳托利亚,并穿过巴尔干半岛,造成奥斯曼守军重大伤亡。1878年初,俄军横扫保加利亚和色雷斯,向伊斯坦布尔挺进,奥斯曼军队的防线崩溃。为避免首都沦陷,奥斯曼帝国被迫无条件投降。

在被俄国彻底击败之后,奥斯曼帝国对1878年柏林会议强加给它们的条款几乎没有发言权。欧洲列强抛弃长期以来维持奥斯曼帝国领土完整的做法,开始了对奥斯曼帝国领土的第一次分割。在柏林会议期间,保加利亚获得在奥斯曼帝国内部的自治权,而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虽然名义上仍然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实际上被奥地利占领。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获得完全独立。俄国在东安纳托利亚获得了大量领土。这些安排迫使奥斯曼帝国交出了五分之二的领土和五分之一的人口(其中一半是穆斯林)。11

英国人无法阻止奥斯曼帝国的解体,便决心在柏林会议开始之前确保自己在奥斯曼帝国疆域内的战略利益。作为一个海上强国,英国长期以来一直寻求在东地中海建一个海军基地来监督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保证其畅通无阻。塞浦路斯岛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个需求。相较于这片岛屿,四面楚歌的奥斯曼素丹阿卜杜·哈米德二世(Abdul Hamid II,1876—1909年在位)更需要一个盟友,因此,他在柏林会议前夕以塞浦路斯为交换条件,与英国缔结了防御同盟条约。

英国对塞浦路斯的主权要求,将对奥斯曼帝国的分割从巴尔干扩大到北非。德国同意英国获取塞浦路斯,但两国都承认需要对法国做出补偿,以维持地中海的势力均衡。他们同意将突尼斯“提供”给法国,以巩固其北非帝国,并维护同阿尔及利亚交界地区的安全。在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吞并法国阿尔萨斯-洛林省的德国也很乐意送出这份礼物,以修复同巴黎的关系。只有意大利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它在突尼斯有大量定居者和投资,其他大国不以为意,建议意大利转而考虑利比亚(1911年,意大利确实这么做了)。

法国人获准占领突尼斯,但找不到理由对这个顺从的北非国家采取敌对行动。突尼斯政府自1869年破产以来同法国金融顾问进行了充分合作以偿还外债。1879年,法国政府首次提出在突尼斯建一个被保护国,但统治者穆罕默德·萨迪克贝伊(Muhammad al-Sadiq Bey,1859—1882年在位)委婉地拒绝了将他的国家交付外来帝国统治的提议。

法国的公共舆论反对殖民行为,这进一步加大了阻力。大多数人认为,法国为获取阿尔及利亚付出了过于高昂的代价,几乎没有人支持法国继续在北非扩张。在内缺乏公众支持,在外缺少借口,法国政府将突尼斯并入其北非帝国的努力受阻。与此同时,意大利利用法国人的迟滞不前扩大在突尼斯的势力范围。在突尼斯,意大利的定居者社群规模远超法国。法意间的对抗最终促使法国人采取行动。

法国人必须找到入侵突尼斯的理由。1880年,一名法国投机商人违反了特许权协议,他费尽千辛万苦,却被突尼斯人驱逐出境。法国领事提出抗议,向贝伊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赔偿这名法国人,并惩罚对驱逐这名无力偿债者负有责任的突尼斯官员。这次羞辱当然不能同1827年阿尔及利亚的蝇拂事件相提并论,但粗暴对待一名法国国民被认为足以动员一支入侵部队来挽回国家荣誉。突尼斯的统治者表现出不可思议的理智,他接受了法国的所有无理要求,从而清除了法国入侵的借口。部队撤回了军营,等待入侵突尼斯的更好时机。

1881年3月,有消息称一群部落成员在一次袭击中从突尼斯越境进入了阿尔及利亚,法军再次集结。虽然贝伊提出赔偿损失和惩罚部落成员,但法国人坚持要自己采取行动。一支法国骑兵支队越过突尼斯边界,绕过犯下过失的部落的领地,直奔突尼斯城。4月,他们在突尼斯首都同一支海上部队会合。面对法国的陆路和海路入侵,穆罕默德·萨迪克贝伊于同年5月12日与法国签订条约,在事实上切断了他与奥斯曼帝国的联系,并将主权割让给了法国。突尼斯经历的改革和破产让欧洲对它的非正式控制变为完全的帝国主义统治。

当法国人忙于将突尼斯并入他们的北非帝国时,动乱正在埃及东部酝酿。如上一章所述,埃及的改革和破产引来欧洲对其财政与政府管理的干预。欧洲列强采取的措施非但没有助其恢复秩序,反而破坏了埃及国内政治的稳定,催生了一场强大的反对运动,威胁到了赫迪威的统治。原先是英法协调行动,以加强赫迪威的统治,结果却是英国在1882年意外占领了埃及。

*

埃及的新任赫迪威陶菲克帕夏(1879—1892年在位),被夹在欧洲的诉求和本国社会强大的利益集团之间。他是突然登上总督宝座的。他的前任(和父亲)赫迪威伊斯玛仪因阻碍英法人士对埃及财政的控制,在英法施压游说下,被奥斯曼素丹罢免。因此,陶菲克帕夏深知不能绕过欧洲列强。然而,顺应英法的要求,却让他在埃及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为偿还埃及外债而实施的经济紧缩政策激怒了大地主和城市精英,他们越来越直言不讳地反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