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印欧语系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印欧语系

公元前2000年,出现了一波极特殊的浪潮——“印欧民族”的现象。长期以来,人们对“印欧民族”这个名词,仍然没有确切的定义,直到德国的部分学者提出“印度和日耳曼语系共同融合的民族就是印欧语系”,才有比较明确的说法。但此一说法,又引起热烈的讨论。现今,我们可用一个较客观的说法来定义,即没有所谓“印欧民族”的称谓,他们是一群在公元前20世纪生活于欧亚平原(或从德国到西伯利亚之间)的民族(约在新石器时代),他们的共同生活方式,发展出许多相似的文明。

这个观点虽然不能确定当时有独立的种族或国家,但却影射一个不争的事实——欧洲人和居住于伊朗地区的人,他们曾共同属于这个社会,只要揭示共同点,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

根据史料,我们得知印度语、伊朗语、希腊语、日耳曼方言、意大利克尔特语、斯拉夫方言、波罗的海方言及古老的土耳其方言等,都存在着许多相近的特点。

此时期的政治制度尚未健全,领导者的职称及性质亦不严谨,各部落由其首领分别统治着,他们大部分是游牧民族,并驯养着许多活动力强的动物,他们已知使用马车。在大规模迁徙移动时,马车发挥了极高的效力,此外,马车也作为交通工具、搬运家用物品等工具,马也成为财富的象征,印欧民族活动范围亦更能扩展开来。

此时已知使用铜器等,在生活上已有长足的进步,他们也懂得如何利用农业工具增加农业的生产,并种植不同的作物以利于日常的粮食供应。

与埃及一样,印欧民族对自然的崇拜不遗余力。依据杜梅泽勒(G. Dumézil)的说法,印欧民族拥有非常多的神话。对于神祇的命名,他们以大自然现象来表达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活动范围

印欧民族的活动范围以下伏尔加河(BesseVolga)及聂伯河(Dniepr)之间的平原为起点,再进行多方面的扩展,大致上可分为三个时期。

首先印欧民族经过色雷斯(Thrace)、伊利瑞(Illyrie)、多瑙河流域的路线,然后再向西、向南发展。不过意大利的克尔特人,此时已经发展到高卢、波河平原、中欧等地方。在这个地区先后出现许多文明,如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900年的青铜器时代出现了“地区烟火筒文明”(莱茵河多瑙河、波希米亚文明),紧接着是吕萨西安(Lusacienne)文明,而吕萨西安文明也是当时最重要的文明之一,这一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即是多利安人及爱奥尼亚人第一次移民浪潮的开展——公元前1750年,他们往南通往色萨利(Thessali)及伯罗奔尼撒地区,并袭击了克里特岛。

其次是从色雷斯出发,经过高加索的库邦(Kouban)以及博斯普鲁斯海峡。印度波斯人是古代米提亚人(Médes)及波斯人的祖先。这个时期,是以印度及波斯东南方的巴克特伊阿那(Bactrane)及安居斯(Indus)前进为主。

再者为在中部,印欧民族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推翻了特洛伊二世(Troie II),西台人开始在小亚细亚定居,亦成功地使尼克人不致扩张。此时美索不达米亚则发生重大的变化,即是卡西特人的入侵,以及西克索人侵入埃及。

在种族大迁徙及混乱斗争时期,仍有两个地区得以幸免,由于有喘息的机会,因此也发展出高度的文明,这种文明更显示出其独特性,例如公元前1750年克里特岛遭受侵袭,但之后的第二王朝却在文化上有其卓越的成就。此时,西克拉德人(Cyclades)也开始与克里特岛有了联系,并孕育出迈锡尼文明。而在希腊地区,阿喀亚人(爱奥尼亚人之后继者)开始定居于阿尔高里德地区。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