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4节:4以貌取人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综上,可以这么认为,曹操的读书是一种实用型的读法,原则是书为我用,而不是一头掉进书海淹得半死不活的呆子。涉猎应该颇多但完全凭自己兴趣来选择精读部分。从表面上来看,他跟他老爹一样,不是做学问的料子,祖上积德的话当个混世魔王就不错了。

那么后来曹操的诗和文章写得还真不赖,拉了一帮子开创了文学流派"建安文学"。曹操的诗呀,写得很清新很自然很口语,很有新气象,就是因为他没扎进诗书里去学文绉绉的很学院派的东西。以后自己有生活阅历了,有感而发,举重若轻,"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只有心怀天下不拘一格的人,才能把对宇宙和人生的感觉这么拉家常地信手拈来。所以曹操对诗歌的感觉,完全是个人生活经历和气度中来的,绝不是学院派里磨出来的。

4以貌取人

读书是为了摸到政治这根竿子,当个有特权的国家公务员,然后顺着竿子往上爬,最后混得有头有脸,一呼百应,好光宗耀祖。这是几千年来中国读书的一个最大门路和最高理想。曹嵩买了那么多自己根本看不懂的书让曹操读,目的也就是这个,当个货真价实的官。曹操也懂得这门心思,所以当他在嘴上长了几根毛觉得自己也像个男人的时候,也就捉摸着怎么当官了。

怎么当官呢?去考试?可没地方考。因为通过考试看你是不是料子的科举制度是唐朝才有的。即便当时有地方考,他也未必考得上,他擅长的兵法应该靠考军事院校,可是古代主要考的是之乎者也仁义礼信,看你对四书五经的理解透彻不透彻。最后一道重点题一般是这样:比如有个孩子,被父亲教训一通,结果一生气就把父亲暴打一顿,把父亲关到屋子里,每天拿点狗屎进去维持给养。那么请问,这个儿子这么做对吗?如果不对的话不对在哪里?答案必须紧扣《论语》中的原话!如果是小曹操来回答,他可能会答: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么恭喜你,得零分。

没有考试制度,又怎么能进入官场。原来当时流行的是品评推荐制度,不用考试,就人给你好的评语推荐就能当官。并非人人都有推荐的权威,如果这样的话,哪个父母不会把儿子夸成一朵花,白痴也能当大官了。推荐人很有讲究,必须是名士,社会公认他有眼力的,如果他推荐了一傻子,牌子肯定也就砸了。因此当时社会上也很流行品评人物,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品人专家,一旦他品人出名,方圆几百里的人就会慕名而来,争当门生呀!为什么要过来当门生呢,假如这个师傅给你一句好的评语,那就相当于一张文凭呀,饭辙有了就。那么那些个著名的品评专家呢,是社会上的大偶像,一举一动都有人学呀。有个叫郭泰的专家,是一流的专家,天王级偶像,走到哪里粉丝们见他潇洒的举止,都会尖叫,有一天他在路上遇上骤雨,躲避不及,大雨淋湿了他头上挺拔的头巾,头巾一角瘪了下来。刚好被他的粉丝们看见,粉丝激动得不行:偶像,你好有型呀,帅得掉渣啦!很快,社会上就流行戴头巾故意折一角,时尚的名字叫"林宗巾"(林宗是郭泰的字)。当时谁要是懂得去注册商标的话,发大财了。天王的魅力可见一斑!

如果说曹操考试不行的话,那么按照品评来得分的话,结果如何?很不好意思,这个成绩恐怕更低。上文已经说过,曹操的长相不但对不起观众,而且对不起自己,否则不会找替身。品评之风盛行的当时,认为杰出的人物应该是有不同凡响的外貌,至少都会露出端倪。比如说比曹操小6岁的刘备,长得就很不一般,五官长得正点外,两只手长得能垂到膝盖,跟长臂猿进化来似的;还有一对招风耳,自己都能看见,跟猪八戒有得一拼,这都是贵人之相。还有比曹操小27岁的孙权,也是相貌奇伟,很早就引人注目。为什么要强调相貌呢,这是品评人物价值的重要条件。即使没有和奇特的,也应该是相貌堂堂,有男子汉气概的,比如说曹操的死党袁绍就是威风凛然的样子,早年他一直没怎么把曹操放在跟自己平等的位置。还有一个相貌堂堂的刘表,后来给刘备骗去荆州的那哥们,也是一狂帅之人。他对建安文人王粲的才华非常欣赏,欣赏到什么地步呢?想把女儿嫁给他。但是呢,王粲这个长相跟曹操有得一拼,那是相当的平庸。毕竟女儿是嫁给一个有才华的人,而不是跟那个人的才华睡觉呀,刘表考虑老半天只好作罢。从中可见刘表这个人磨叽的性格,也可见相貌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