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r />
〔282〕 [德]W. 施太格缪勒著:《当代哲学主流》(上卷),209页。
〔283〕 参见[德]W. 施太格缪勒著:《当代哲学主流》(上卷),209页。
〔284〕 [德]M. 海德格尔著:《论人道主义》,见《存在主义哲学》,113页。译文有改动,原译中的“主观性”改为“主体性”(subjectivity),其理由可见拙文《康德与萨特自由主体伦理思想比较》开篇的注释,载《中国社会科学》,1987(3)。
〔285〕 参见《存在主义哲学》,111~112页。
〔286〕 拙著:《萨特伦理思想研究》,7页。
〔287〕 [法]J-P. 萨特著:《存在与虚无》,英文版,625~626页,伦敦,1957。着重点系引者所加。
〔288〕 参见[法]J-P. 萨特著:《存在与虚无》,英文版,“导论”,Ⅸ~Ⅺ页。
〔289〕 同上书,129页。
〔290〕 参见[法]J-P. 萨特著:《存在与虚无》,英文版,25页。
〔291〕 [法]J-P. 萨特著:《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见《存在主义哲学》,342页。
〔292〕〔293〕 同上书,337页。
〔294〕 同上书,346页。
〔295〕 [法]J-P. 萨特著:《决定论与自由》,见M. 孔特、M. 利博尔卡编:《让-保尔·萨特的著作》第2卷,英文版,242页,美国西北大学出版社,1974。
〔296〕 同上书,243页。
〔297〕 同上书,244页。
〔298〕 [法]J-P. 萨特著:《决定论与自由》,见M. 孔特、M. 利博尔卡编:《让-保尔·萨特的著作》第2卷,英文版,244页。
〔299〕 《存在主义哲学》,356页。
〔300〕 [法]J-P. 萨特:《笛卡尔的自由》,见《境况种种》第1卷,法文版,332~333页,巴黎伽利玛德,1947。
〔301〕 [法]J-P. 萨特著:《存在与虚无》,英文版,439页。
〔302〕 萨特自由观的这一方面内容,常为人们忽略,由此带来一些片面的解释和评价。有鉴于此,我特意花费较大篇幅论述这一问题,而对萨特的本体论自由解释则扼要示之。对此,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见拙著《萨特伦理思想研究》中的有关章节;拙文:《萨特自由观的重新评价》,载《江汉论坛》,1987(12)。
〔303〕 [法]J-P. 萨特著:《存在与虚无》,英文版,483页。
〔304〕 同上书,486页。
〔305〕 同上书,489页。
〔306〕 [法]J-P. 萨特著:《存在与虚无》,英文版,494页。
〔307〕 同上书,496页。
〔308〕 同上书,507页。
〔309〕 同上书,509页。
〔310〕 [法]J-P. 萨特著:《存在与虚无》,英文版,525页。着重点系引者所加。
〔311〕 《存在主义哲学》,355~356页。
〔312〕 [法]J-P. 萨特著:《存在与虚无》,英文版,547页。
〔313〕 [法]J-P. 萨特著:《存在与虚无》,英文版,567~568页。
〔314〕 同上书,481页。
〔315〕 同上书,462页。
〔316〕 《存在主义哲学》,342页。
〔317〕 同上书,358页。
〔318〕 [法]J-P. 萨特著:《存在与虚无》,英文版,38页。
〔319〕 同上书,92~95页。
〔320〕 同上书,92页。
〔321〕 《存在主义哲学》,350页。
〔322〕〔323〕 《存在主义哲学》,354页。
〔324〕 《存在主义哲学》,345页。
〔32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版,第3卷,15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26〕 [法]J-P. 萨特著:《存在与虚无》,英文版,556页。
〔327〕 《存在主义哲学》,339页。
〔328〕 J-P. 萨特著:《存在与虚无》,英文版,33页。
〔329〕 同上书,39页。
〔330〕 《存在主义哲学》,339页。
〔331〕 《存在主义哲学》,341页。
〔332〕 参见[法]J-P. 萨特著:《存在与虚无》,英文版,44、48页。
〔333〕 参见拙著:《萨特伦理思想研究》,第五章第一节。
〔334〕 [法]J-P. 萨特著:《存在与虚无》,429页。
〔335〕 同上书,367页。
〔336〕 同上书,372、378页。
〔337〕 同上书,429页。
〔338〕 [法]J-P. 萨特著:《存在与虚无》,380页。
〔339〕 同上书,382页。
〔340〕 同上书,410~412页。
〔341〕 同上书,399页。
〔342〕 同上书,408~409页。
〔343〕 详见萨特:《禁闭》(又译《间隔》),见《萨特戏剧集》(上册),122~152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344〕 “交互主体性”(“inter-subjectivity”)一译“主体间性”或“相互主体性”等等。译法不一。我取此译,是因为它更切合原义和更具汉语表达的明晰性。——作者注
〔345〕 [德]胡塞尔著:《笛卡尔的沉思》,D. 凯恩斯英译本,海牙,90页,1971。
〔346〕 《存在主义哲学》,351页。译文略有改动。
〔347〕 关于萨特与康德对共同主体性问题的分歧,可参见拙文:《康德与萨特主体伦理思想比较》,载《中国社会科学》1987(3)。
〔348〕 [法]J-P. 萨特著:《辩证理性批判》,阿兰·S·史密斯英译本,111页,伦敦,1982。
〔349〕 同上书,112~113页。
〔35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