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如果说詹姆斯是美国“本土哲学”和实用主义文化价值观系统的奠基者,因而被誉为第一位使美国从意识形态进口国首次成为具有实用主义这一独特文化哲学的“哲学爱国者”,那么,杜威则是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首次使这一美国本土哲学从理论走向实践、从美国走向世界,因之使美国从意识形态的进口国一跃成为“出口国”的头号功臣。因此,杜威的哲学和伦理学无可争议地构成了美国实用主义哲学运动、乃至现代西方哲学和伦理学中最重要的篇章。
13.3.1 美国人民的顾问、导师和良心
约翰·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被美国学术界和民众广泛拥戴为迄今为止美国的头号哲学家和思想巨擘。他1859年10月20日出生在美国佛蒙特州伯灵顿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受其农民出身的父亲影响,勤于家务和实际劳动,对学习兴趣寡然。据说,如果不是其母亲的耐心劝导和督促,他甚至不想读书。但杜威天资聪慧敏思,1875年他考入佛蒙特大学后,对生物特别是当时影响巨大的生物进化论,以及哲学、心理学、政治经济学等课兴趣笃厚,这对他日后的思想发展有较大影响。大学毕业后,杜威在亲戚的帮助下到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所中学任教,两年后回家乡的学校执教。这期间他阅读了不少西方古典哲学名著,受到他大学时代的哲学老师托莱(H. A. P. Torrey)的指点。当时,由美国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圣路易学派领袖哈利斯创办的《思辨哲学杂志》对杜威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以至于他由此做出了投身哲学事业的重大抉择。他曾在此间撰写了他的第一篇哲学论文《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假定》,并将其寄给哈利斯,请他鉴定自己是否可以从事哲学。哈利斯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将其处女作发表在1882年四月号的《思辨哲学杂志》上,从此,杜威踏上了哲学研究的征途。
由于托莱和哈利斯的鼓励,杜威于1882年借钱进入著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院深造哲学。两年后即以《康德的心理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亲身聆听过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皮尔斯的讲课,又直接受到密执安大学哲学系教授莫利斯(G. S. Morris)的影响和赏识,毕业后便接替莫利斯的位置,在霍普金斯大学给本科学生讲授哲学。不久,莫利斯又帮助他进入密执安大学任哲学讲师,在这里结识了他的第一任夫人爱丽丝·齐普曼(Alice Chipman)。这期间,他曾赴明尼苏达大学执教一年,但很快因其恩师莫利斯辞世而返回密执安大学接替哲学系主任职务,一直到1894年止任教达10年之久。这10年是杜威的哲学探索时期,一方面他深受德国思辨哲学和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英国进化论和皮尔斯实用哲学的影响。但从此期间他所发表的《伦理学批判理论纲要》(1891)、《伦理学研究》(1894)等著述来看,他总的倾向还是新黑格尔主义的,其研究重心是伦理学、心理学和教育问题。
1894年,杜威受聘于芝加哥大学哲学系,随后长期任系主任,开始了他哲学教研的第二个10年。这是他开始独立创造的10年,其哲学倾向逐步转向实用主义。他领导的著名的“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伊始美国最重要的实用主义哲学流派之一,被称之为“工具主义学派”。该派还有塔夫茨、米德、A. 摩尔、昂格尔等人。他们共同撰写的《逻辑理论研究》被杜威称之为工具主义学派的“第一个宣言”〔575〕。与此同时,杜威还同其爱妻一道在1896年创办了著名的“实验学校”(亦称“杜威学校”),将其实用工具主义哲学具体贯彻于教育实践,提出了著名的“从干中学”、“教育就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等教育学方针,并撰写了大量教育学方面的著述。由此,杜威不仅赢得了自己在哲学界的独立地位,而且也奠定了他作为现代著名教育家的地位。
1904年,杜威因与校长意见不合而离开芝加哥,次年转到哥伦比亚大学执教,直到1929年退休。这是杜威大显身手的盛期,也是整个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如日中天的时期。他先后任美国哲学协会主席(1905年至1906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创始人和首任主席(1915年),美国教师联盟的创始人之一。在哲学研究方面,杜威不仅出版了大量哲学著作,而且将其哲学理论广泛推广到社会、政治、伦理、心理、文学、宗教等诸多领域,使其哲学影响与日俱增。1919年,杜威开始了一系列国际性学术旅行,传播实用主义。该年初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作系列演讲(后汇编成《哲学的改造》一书于1920年出版)。同年5月1日,他来到中国,目睹了伟大的五四运动,并由其中国弟子胡适陪同先后在北京、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广州和长沙等地作系列学术演讲,使实用主义在20世纪20—40年代在中国风行一时。此外,他还访问了土耳其、墨西哥、苏联等国。在这25年里,他先后发表了20余部著作和几百篇论文。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杜威走上美国哲学圣坛顶峰并使实用主义成为国际性重大哲学思潮的时期。他的哲学本旨当然还是实用主义的,但它已经是一种超出纯哲学范围而成为美国文化和社会诸意识形态之基础的实用主义观念,是一种从理论殿堂走向社会实践并深入美国民众生活之中的人生哲学,是一种超出国界而成为重大国际流派的哲学思潮。
随后,杜威开始了自己离职后的自由生活。除了不时地发表学术见解之外,主要从事实用主义的推广、传播工作,并担任许多名誉职务。1932年,他出任全美教师协会名誉主席;1938年任美国哲学协会名誉主席;1937—1938年任国际调查莫斯科审判托洛茨基案件委员会主席。他一生先后在国内外13所大学或学院接受名誉学位,多次接受外国政府和首脑的授勋。1952年6月1日,这位年近93岁高龄的哲学大师病逝。就在他逝世前夕,他还被选为纽约州自由党名誉主席。杜威一生博学广识,著作等身。他总共发表著作30多部,论文近千篇。其中最重要的伦理学代表作均集中于20世纪前50年,主要有:《科学的道德研究之逻辑条件》(1903)、《伦理学》(1908,与塔夫茨合作)、《教育中的道德原则》(1909)、《哲学的改造》(1920)、《人的本性与行为》(1922)、《确定性的寻求》(1929)、《个人主义,旧的与新的》(1930)、《评价理论》(1939)、《人的问题》(1946)等等。此外,还有他为一些百科全书、辞典或杂志专刊撰写的大量伦理学辞条、论文和专稿。如果说在杜威活着的时候,他已经获得了美国学术界和社会的普遍认可的话,那么,他的逝世给美国学术界和美国文化社会所留下的空白,才使人们真正意识到美国哲学的黄金时代也随着他的生命而来而去,留下的空白似乎已成了一片难以逾越的空地,因而使他备受美国人民的怀念和仰慕。他被视作“美国哲学中最杰出的人物”,是“哲学家们的哲学家”和“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后的一个”。他的思想被称之为美国哲学和社会文化的里程碑,而他的学术和人生被誉为“体现了美国人的理想”之典范,以至于使他的形象连同他的精神一起深入美国人的心灵和生活,成为“美国人民的顾问、导师和良心”〔576〕。可见,这位思想家对于美国社会和人民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影响是多么深远和广泛。
13.3.2 工具主义哲学观
杜威被认为是“创立了第一和唯一真正的美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