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2.2 弗洛伊德的人格分析伦理学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的工作”(dream-work),它是一个使“隐梦变为显梦的过程”。反过来说,“由显梦回溯到隐念的历程”就是“释梦工作”〔369〕。

梦的工作能产生多种效果或成就。第一,梦产生压缩作用(condensation),即以简缩的形式表达复杂的隐念。其压缩方式有三:或完全消除隐念成分;或只允许某一隐念进入显梦;或使某些同质性的隐念在显梦中合为一体。第二,梦形成移置作用(displacement),即以隐念元素取代或置换另一些隐念元素。其方式有二:或使某一隐念元素不以自身显现,而以另一些似乎无关的元素来代替;或是将某些不重要的元素置于重要元素之上,使本来的隐念更为突出。第三,“将思想变为视像”(visual images),即用幻觉的形式表达某种心理意识和观念。第四,润饰作用(secondary elaboration),即对梦的产品进行重新排列,使其原有的构成秩序变得交错杂乱。梦的工作的这些效果使释梦殊为复杂。做梦如同囚徒的放风,使人最本真的欲望暂时摆脱外在的压抑而获得自由表达的机会。梦是心理经验的剩余和延续反应。当人在睡眠中进入梦乡,他白天或以前所经历的东西不仅会重现于梦中,而且是以更真实本色的形式显现它们所隐含的本义,这便是对心理压抑的暂时解脱。

心理压抑源自外部,反映着人的本性欲望与外界生活要求之间的冲突。被压抑的东西之所以受到压抑就在于它们与生活环境相矛盾。压抑的本质是对人的基本本能的压制,即对自然人性的压抑。弗洛伊德认为,人最基本、最顽强的本能欲望产生于人性的基本能量。这种能量他称为“力比多”(libido),它是人身上固有的一种追求快乐和满足的原始性爱力量,是一股永远奔涌不息的激流,奔突于人的“心理丛”中。它总想冲决各种伦理道德的堤围,显现自己的本相。由于社会文化特别是道德伦理的禁忌,它只能以隐藏的方式在梦中寻找发泄的机会。因此,与其说力比多是一股生命本原的激流,不如说是一股在文化道德的硬壳底下奔突的生命潜流。在他看来,唯有这种原欲冲动才是人和人性的真相。当“我们每晚睡着的时候,就像脱衣服一样,脱去了辛苦赢来的道德观念,只是在第二天早上才又把它拾起来”〔370〕。换言之,在弗洛伊德的视野里,现实的人都是被迫披着文化道德外衣的“假面人”,唯梦中的人才真实。所以他固执地认为,力比多代表着生命的本原和本相。那种以为人性本善或天然有道德倾向的传统观念只不过是对人性的一种美化,是人类把自己理想化的一厢情愿和虚假光环。实际上,人类“整个的心理活动似乎都是在下决心去求取快乐而避免痛苦,而且自动地受唯乐原则的调节”〔371〕。

趋乐避苦才是人性之本。心理分析和经验调查都证明:“人性最根本的东西是基本本能,基本本能存在于任何人身上,其目的是满足某些基本需要”,“这些基本本能无所谓‘好’与‘坏’”。人们总以为人性天然本善,然而事实都不幸与这种期待相反,“都证明人性本善的信仰只是那样一些不幸错觉的一种,人类原希望由这些错觉达到命运的美化或改善,但实际上却导致灾难”〔372〕。精神分析的释梦理论,就是对传统人性本善的观念作无情的证伪,以对人性的本相做出深层的揭示和确证。按照这一科学的宗旨,人们不可能接受传统人性观,也不可能自觉认可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客观要求,特别是传统性道德的戒律。这是释梦学说的根本成果。故此,弗洛伊德把梦的学说称之为人性的真正还原学说,认为它是全部精神分析学说的第一创举和基石。他结论性写道:“从好几个观点看来,我们都应当先注意梦的学说,因为这个学说在精神分析史内占一特殊的地位,标志着一个转折点。有了梦的学说,然后精神分析才由心理治疗进展为人性深度的心理学。梦的学说始终是精神分析所特有而为其他科学所绝对没有的东西,是从民俗及神话的领域内夺回来的新园地。”〔373〕

12.2.3 性与爱——生命的情结

当弗洛伊德说释梦使心理学从医学治疗的经验层次达到了人性深层解释的时候,他的本意是,透过梦的伪装,我们看到了性本能才是实际支配个人生活舞台的幕后主角,现实的人及其行为不过是站在前面表演的双簧角色。所以,他不仅反对传统的道德观念,而且也反对传统医学和心理学理论,认为性是支配人的心理活动和导致精神病症的终极原因。一切心理的情感、反应、举止和反常现象都可以诉诸性本能的终极解释。他说:“精神分析的理论早已给了我们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在心理症中那些转变和被替换了的本能欲望都是源自于性。……事实上,心理症的特质在性方面的因素比在社会的本能元素更占优势。”〔374〕而一切社会文化、宗教、哲学、艺术等等都是人的性本能之升华。〔375〕

性或性欲是人的最基本的本能之一,它不单指性器官的刺激和运作,而且也包括身体其他部位产生的性刺激和乐欲。从生理—心理的角度看,人的性感区分为口唇、肛门和性器官三大区域。口唇主要产生吸吮和吐出的快感,婴儿吸吮乳汁和恋人间的亲吻均属此类。肛门区产生排泄的运作快感,它消除了人的紧张。但最集中和最重要的是性器官区,它包括抚摸、操作等方式引起的性器官兴奋和快感。性生殖器的发育成熟与人生命的成长相应,男性与女性生殖器所产生的性欲内容和具体过程又各有不同。生殖器成熟之前,男性的性爱以母亲为对象,具有乱伦的倾向,对父亲则产生排斥乃至敌视心理。这种要求占有母亲和排斥父亲的心理情结就是“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376〕。处于这一情结中的男性(青少年男孩)置身于两股逆向激流的冲击之中。一方面他无法摆脱对母亲的爱恋;另一方面又为敌视父亲而感到不安,担心恋母会招致其父的惩罚,阉割其生殖器,这种心理即所谓“阉割焦虑”(castration anxiety)。由此,他便从敌视父亲转向放弃恋母,力图与父亲保持一致,这便是“求同作用”或“自居作用”(identification)。这一情结主要表现在5岁左右的儿童身上,因阉割恐惧而压抑,其性欲进入蛰伏期,至12岁左右逐渐复苏,进入青春紧张期,直到人格成熟稳定。

女性生殖器的生长大体与男性近似。她最初的性恋对象一是自己的身体,即自恋(narcissism);二是父恋。自恋使她常顾影自怜;父恋使她厌恶同性的母亲,这叫做“恋父情结”或“伊勒克特拉情结”(Electra Complex)〔377〕。父恋使她逐渐明白自己的生理结构,知道自己缺少男性特有的生殖器官,因之渐生所谓“阴茎妒忌”(penis envy)和“阉割情结”(“castration complex”)。女性生殖器的发育亦有初期、压抑、复苏和成熟诸阶段。

口唇、肛门和性器官三个发展时期或区域共同构成人格形成前的性本能发展阶段,也称之为“前生殖期”(pregenital period)。这一时期主要是人的婴童阶段,其性本能的基本特征是原发性自恋(primary narcissism)和恋父恋母。到少年阶段,性本能进入“生殖期”(genital period),继而发展到成年人的性成熟发展时期。成人的性本能发展主要表现为性爱或爱情上。性是基本的,性爱(eros)是性本能派生的产物。因之,“爱情是建筑在直接的性冲动和其目的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