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28章 波恩计划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字已经相当不错了。最终,四分之三的登记选民完成了投票。这个数字似乎有些夸张,毕竟在美国,一半的登记选民能够出现在投票站就不错了,一场大雨更会浇得投票站门庭冷清。阿富汗总统大选期间,联合国观察员并未发现舞弊现象。每一个投票点外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就连身着罩袍的妇女也在静静等待,准备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那一次,共有18人进入最后一轮角逐。其中有世俗化倾向的塔吉克诗人佩德拉姆,也有伊斯兰保守主义者艾哈迈德·艾哈迈德扎伊,此人外号“工程师”,是位大学教授。卡尔扎伊在第一次支尔格会议上的竞选对手玛苏达·贾拉尔再次参选,她宣称:“苦难的国家需要母亲与医生来拯救。本人既是医生,又身为人母。”

那次大选很少有竞选活动,因为只有哈米德·卡尔扎伊有资源派遣他的团队到全国各地。塔利班的残余势力试图破坏选举,他们伏击了一辆公共汽车,杀死了车上所有持有选票的人。尽管如此,选举那天,仍有900多万人前往投票站,那一刻,大家都无所畏惧。

大多数选民目不识丁,自然不清楚选票上那些名字分别是谁。为了减轻困扰,允许候选人在他们的照片一旁附上一个图标,以表达他们代表的东西。候选人若希望选民知道他是一位支持现代教育的进步人士,就附上一枚书本形状的记号。如果候选人希望人们知道他是虔诚的保守派,把《古兰经》看得高于生命,也可以标上相应的记号让选民了解。

由此可见,大多数选民并非心中已有心仪的总统人选,他们出现在投票站,只是为了支持选举本身。从这个角度看,这次选举非常成功。

几个月后的议会选举却没有这么顺利。较之大选,议员舞弊的情况要严重得多,更多的暴力事件在选举前期、期间和后期爆发。不过,议会制度到底得到了奠定。到2005年初,波恩计划的四步都已走完,即便悲观主义者也相信阿富汗即将腾飞。

但是,想要走出苦海又谈何容易。阿富汗历经连年的战争与无序,早就已经满目疮痍。不少阿富汗人已经从苦难的岁月中悟出了苟存乱世的“真理”:相信枪,别相信邻居。大家也已经习惯投靠血缘相近的军阀,在他们的保护下抱团取暖。战乱一日不停,波恩计划就不会起到任何效果。从第一次支尔格大会结束的那一刻起,这个国家就一直游走在秩序与混乱之间。唯有秩序得到奠定,大家才可以安享和平;只有大多数人都放下武器,放眼长远,社会方能恢复秩序。可是,绝大多数人不会安心追求长期目标,除非他们相信未来是稳定的。如果明天有炸弹会落到房顶上,修缮房子是没用的。

阿富汗的重建者们必须尽快让社会恢复常态,唯有如此,才能让阿富汗人对波恩计划保持信心。哪怕乐观者只有一小部分,他们也算达到了目的。如此一来,外国投资者才能从日后的繁荣稳定中受益。因此,必须有人作出表率,只要一部分学校复课,一部分商店再次开门迎客,一些人再次找到工作,波恩计划就不至于遭遇信任危机。慢慢地,大家就会跟随潮流,继续追求和平生活,波恩计划的前景也会变得更加乐观,社会大众才不至于错过这趟重建的列车,整个社会才有可能恢复如初。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对和平与秩序抱有期待。至少,波恩计划下的社会局面,他们并不乐见。如果喀布尔的命令能对全国的每个地区、每个村庄都产生约束力,整个国家将会更加太平,大多数百姓的日子也能好过一些。但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让大大小小的地方实力派大伤元气。中央与地方之争,并不仅限于阿卜杜尔·拉赫曼那个时代。自命毛拉的无赖、部落的首领、支尔格会议选出的头人,都曾利用乱局巩固势力,国家恢复和平,反倒有损他们的利益。如果西方价值观深入每个家庭,那么作为一个阶级的男性恐怕将失去在家庭中凌驾于女性的某些权力。对女性而言,未受教育的年长女性过去还能凭借年长占据尊位,新观念之下,她们的主导权将让给年轻一代,毕竟后者大多受过教育,还有自己的事业,对于外部世界也更加适应。如此看来,波恩计划对每个人都是利害攸关的。

当然,最大的问题还在于那些走下战场的男性。他们无家可归,在颠沛流离的岁月中长大成人。他们可能出身贫困,但是战场不论出身,也无关背景,只看战果,因此,那些好勇斗狠的人就变得突出了。而且,一旦阿富汗人开始相互争斗,决定等级高低的不仅是战斗能力,毕竟善战的人有很多。因此,从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的战士,往往是不顾底线、残忍暴虐的亡命徒。

战争好似一把筛子,无用的品质将被残酷洗刷。战场中的人往往没有同情心,也不会拥有什么骑士精神。唯有毫不顾忌地行使暴力、破坏社会秩序的人,才能在无序的社会中赢得先机。同时,家族的解体、亲人的离散,也让这些人挣脱了文化与道德的束缚。无法无天的环境之下,自然没人能够惩戒他们的恶行。抗苏战争期间的游击队指挥官,后来大多蜕变成了暴虐的军阀,他们造成的混乱局面,为塔利班的崛起提供了契机。塔利班的统治严酷至极,不过,也有一些人因此受益。一时间,国内又多出了一大批自命的毛拉。阿富汗现在到处都是指挥官、毛拉和军阀。严酷的教法统治下,只有这三类人才有机会大显身手,甚至称霸一方。波恩计划一旦实现,他们的辉煌过去只会沦为负担,甚至可能会被送上法庭接受审判。因此,对他们而言,社会一定不能恢复安定。

2004年的总统大选,吸引了900万人前来投票。人心思定,和平才是阿富汗的主流意见。但是,比起蠢蠢欲动的军阀,建设者们还面临一个更大的难题。区区一点进步,实在不足以唤醒民众的信心,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迎来转机。医院开业、桥梁奠基、学校复课、学生毕业,缓缓汇流,才有可能填满干涸的希望之池。问题在于,这一池希望之水不知道何时才能蓄满。

相比之下,意图破坏的无赖只需要小小的动作,就能达到让人绝望的目的。他们只要炸毁一家医院,焚毁一所学校,用自杀式人肉炸弹搅乱一次毕业典礼,人们心中的恐惧都会被无限放大,化作凄厉的惨叫。破坏者清楚,一点挑衅足以让人拿起武器进行对抗,选择以暴制暴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战争与和平的天平随时可能失衡,就看哪一方先突破临界点。

阻止阿富汗在喀布尔建立一个自治政府,对巴基斯坦来说也是利害攸关的。塔利班早已渗透进巴基斯坦,从斯瓦特山区到俾路支的部落叛军以伊斯兰教法和民族沙文主义的名义,纷纷组织起各自的武装,发动了针对伊斯兰堡政府的叛乱。巴基斯坦自然希望这股危险洪流快点转回到喀布尔,远离伊斯兰堡,而这可以通过派遣特工进行破坏来实现。

边境地区还活跃着各种帮派,他们有的主营走私,有的通过毒品敛财,有的则贩卖军火,还有的什么都做。所有帮派都在与塔利班形成合力,而且它们的武装在不断扩大。总之,形形色色的利益团体横亘在阿富汗通往和平的道路上,他们阻碍了新的中央政府发号施令,也阻挡了城市中的西化思潮,饱受战乱的普通百姓、归国创业的技术官僚深受其害,国际社会的良好愿望可能因此化为泡影,美国政府付出的金钱与军力将难以得到回报。

* * *

(1) 原文the Cypress group有误,应为the Cyprus group。——编者注

(2) 美国历史上最经典的美食杂志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