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4章 风暴之后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初登王位的纳迪尔,看起来是当年的“铁腕埃米尔”的翻版。他自称是旧制度的拥护者,誓言要维护传统的部落社会,捍卫赋予他个体和意志的信仰。纳迪尔的花言巧语使神职人员和封建领主认为,他会拨乱反正,阿曼努拉的一切革命都将被彻底清除。在纳迪尔的治下,女性再次遭到禁锢,不能轻易走出家门,宗教警察又开始在街上巡逻。如上两项措施,仿佛让阿富汗人回到了阿卜杜尔·拉赫曼统治下的铁血年代。纳迪尔确认了封建地主的财产,并承认哈纳纳斐派沙里亚法的权威。纳迪尔宣布,任何裁决都不能取代它,任何法典都不能与之相违背。[1]

尽管表面如此,但纳迪尔和他的兄弟都是现代主义者。他们心中的理想社会和阿曼努拉的看法相似。他们之间的区别,大概只在实现理想的手段。纳迪尔的关键词是谨慎。他崇尚变革,但希望这种变化悄无声息、易于操控。阿曼努拉的倾覆,足以给他提供前车之鉴。阿富汗的保守势力如此强大,随时可能聚众生事、击垮王权。农村、封建世界是那只狗,而城市不过是尾巴。对此,兄弟几人最清楚不过。他们并不打算同神职人员及部落长老翻脸,而是把他们当作伙伴对待,而后抓住机会,慢慢削弱他们的权力。

纳迪尔并没有做太多这方面的工作,他的国王生涯不过四年。如此短暂的岁月,坐稳位置尚嫌不够,又何谈宏图伟业呢。那个时候,阿曼努拉的不少追随者都觉得纳迪尔不但谋权篡位,还有里通外国的嫌疑。恰希(Charkhi)家族和阿曼努拉关系匪浅,是纳迪尔最大的威胁。纳迪尔以一种阿卜杜尔·拉赫曼时代以来罕见的残暴手段摧毁了他们。他那无情的手段,颇有阿曼努拉父亲的风格。恰希家族的长老先是遭到囚禁,而后未经审判便处决了他们。其他成员则被人殴打致死,纳迪尔旁观了整个过程。[2]

阿曼努拉的支持者自然要展开报复。没过多久,纳迪尔的一位兄弟在德国遇刺身亡,凶手是一位阿富汗留学生。六个月后,纳迪尔本人也遭遇噩运。那一天,纳迪尔到一所高中为学业精进的优秀学生颁奖。我的父亲正是其中之一,当时,他还在读十年级。另一位获奖者是在恰希家族长大的男孩。有一天,父亲和那男孩放学后一起踢足球,男孩吹嘘说,他很快就会有一记被历史记住的射门。父亲还以为同学是在谈论足球。没想到,第二天,他就目睹了同学走出队列、枪杀国王的全过程。国王的三个幸存兄弟对此展开了报复,恰希家族的所有成年男子均遭处决,女眷和孩子被投入监狱。[3]如上短短的两句话已让人不忍听闻,事件背后的种种细节更叫人惨不忍闻。直到1934年,冲突才结束,阿富汗陷入了通常被委婉描述为“稳定”的残酷平静中。

纳迪尔横死之后,阿富汗发生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当然,我们也可以说,当时的阿富汗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纳迪尔被刺之后,他的一干亲戚却不曾起来野蛮地争权夺利,将这个国家分裂,部落势力老老实实的,其他民族也没有试图分裂出去。取而代之的是纳迪尔19岁的儿子查希尔·沙阿(Zahir Shah)。加冕礼上,三位叔父宣誓要对国王忠诚。当然,实际的权力都掌握在年纪最大的叔父手里,他担任首相一职,另外两位叔叔则占据了国防大臣和外交部长的要害位子。其他亲戚和亲密伙伴则在政府的其他部门各有安置。接下来的44年里,阿富汗的真正统治者并非一个人,而是一个像机器一样运转良好的家庭。一位首相下台,会有另一位执政家庭的成员取代上台,即使这些变化反映了幕后的权力斗争,但从外部看并不明显。在公众看来,这个家庭在私人会议中以协商一致的方式做出决定,向世界展示了其天衣无缝的一面。

是的,查希尔·沙阿是个有名无实的领袖,但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物,是一个执政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臣民都觉得,查希尔国王气度雍容,颇有君王风范。掌握权力意味着杀戮、破坏和折磨,这些恐怖的事情都发生了,但是,臣民眼中的国王可亲可敬,所有那些黑幕似乎和他毫不相干。人们总是看到他穿着一身裁剪得体的军装,或是一套完美无瑕的西装。即便有他穿着传统服装的照片,我也没见过。他的肖像出现在每一个公共办公室的墙上,或是每一本小学课本的扉页。国王不断老去,肖像却永远是他年轻时的样子。查希尔·沙阿35岁左右的时候,肖像就不再随年龄增长变化了。实际上,国王渐渐白了头发,谢了顶,一道道皱纹爬上了脸庞,但画像中的他却永远那样年轻有活力。

在接下来的40多年里,阿富汗偶有几次部落叛乱,都被穆萨希班家族平定了。朝廷的武装军备精良、实力强大,任何地方势力都不能与之匹敌。更重要的是,即便某个部落举族反叛,其他地方势力仍然和朝廷站在一起。穆萨希班家族虽然残暴,政治手腕却很高超。他们懂得阿富汗文化的微妙之处,使用外交手段和武力把国家团结在一起。一次,一位异见分子发表檄文,猛烈抨击穆萨希班家族的统治,他还对阿曼努拉时代怀念不已。没过多久,此人就没了声音。他的生命应该终结在了某座秘密监狱。阿卜杜尔·拉赫曼那密不透风的特务网络和警察系统在纳迪尔的手中得以复兴。一旦感到威胁,朝廷从不吝惜采用恐怖手段。

在很大程度上,穆萨希班家族的残暴镇压、优雅文化和内政外交相结合,使阿富汗从30年代至60年代后期维持了相当平静的局面。

乡村又回到了过去,阿曼努拉的革命痕迹被扫荡得一干二净。虽然政府的官吏仍在各地坚守,各项税款也是征收不辍,但他们或多或少保留了农村的权力结构,对部落长老、教士谦恭有礼,部落的自治权力也得到了保全,还允许游牧民不受边界约束自由出入国境。

最重要的是,政府放弃了对家族内部事务的任何干涉。每个家族都是一个城堡,这是官方的态度。只要家长愿意,完全可以为尚在婴儿期的儿子指认一门娃娃亲,即便对方是堂兄弟家尚未出生的女儿,等女孩长到青春期,他们便能如愿以偿。政府不会提出异议。那些想在家中痛饮威士忌的人,只要不去公共场合招摇过市、被人闻到酒气,政府才不会予以理会。当然,他们所在的家族可能会予以处罚,但政府完全不关心人们在家里做了什么。简而言之,新王朝不仅尊重,而且加强了阿富汗传统文化中公私之间的区隔。

穆萨希班朝廷的君主制是一种暴政,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这是为西化发展服务的暴政。一方面,朝廷对国民思想严加禁锢,极力安抚保守的乡绅和教士阶层;另一方面,穆萨希班朝廷一开始就已朝着梦想迈开脚步,哪怕步履蹒跚,国家好歹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纳迪尔死之前,就已经拟好了一部宪法。法典内容趋于保守,它赋予王室绝对的控制权,使神职人员和大地主的权力合法化。不过,颁行宪法本身就具有重大意义,它树立了一种观念:即便贵为王者,也受法律约束。

一个类似议会的国家委员会或舒拉·米利(Shura-i-Milli)也是纳迪尔的遗产。这个机构的部分成员由王室任命,其他成员虽在名义上经过选举,实际也出自支持王室的选区。虽然该机构的职责仅限于盖橡皮图章,即签发朝廷已经决定的指令。不过,它至少植入了民主的形式,一个在日后可以填充实质内容的外壳(多年以后,议会确实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阿曼努拉倒台之初,他建立的大多数学校都被穆萨希班朝廷强制关闭。而后,这些学校又慢慢恢复招生。阿曼努拉统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