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2章 Ravelli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白金汉宫的王室成员》

约翰·拉维利

这幅画的背景是白金汉宫,被乔治四世重建之后,从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起就作为国王官邸使用。它就像一座城堡一样,一旦发生情况,还可以开启秘密通道。



又是一个让人期待落空的儿子


爱德华七世被自己的母亲认定没有出息,他也断定自己的长子——将来要成为王子的克拉伦斯公爵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关于克拉伦斯公爵,的确有很多并不太好的传闻。在1889年克利夫兰街丑闻(伦敦克利夫兰街上的男妓馆被揭发事件)中,据说他和一名客人发生过口角。当时,男同性恋是犯罪。数年后,就像大家熟知的那样,奥斯卡·王尔德因此被判有罪,服了两年苦役,因此断送了他的文学生命(可惜王尔德没有可以给他撑腰的高贵的祖母和父亲)。

当大家以为又一位没出息的儿子要继承王位之时,克拉伦斯公爵在28岁时突然因肺炎去世。当然,比起这份公告,更多的人相信他是在精神病院里因脑梅毒而死。

于是,王位继承权落到了海军军人出身的二儿子身上。父王在1910年去世后,45岁的乔治五世登上了王位。和他的父亲、哥哥完全不同,他有一种军人气质,谨慎耿直,喜欢搜集邮票(常被人嘲笑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兴趣爱好),缺乏幽默感——就是这样一个国王诞生了。但正是他的低调和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把王室从最大的危机中解救了出来。

不言而喻,这位乔治五世也为了他那个没出息的长子而烦恼不堪。



大战前夜


在《白金汉宫的王室成员》中,画的是加冕为王3年后的国王夫妻和他们的长子长女。他们还有4个儿子,不过没有被画进去。

这幅画的背景是白金汉宫,被乔治四世重建之后,从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起就作为国王官邸使用。在众多奢华的客厅中,这间白色画室尤为优雅。房间以白色和金色为基调,摆放着具有“乔治王时代”(乔治一世到四世)风格的古董家具,墙上挂着好几面超大的穿衣镜。它就像一座城堡一样,一旦发生情况,还可以开启秘密通道。

爱尔兰画家拉维利在日本的知名度不高,他和英国王室关系密切,后来入选皇家艺术学院。他受到了同时代唯美派画家惠斯勒的影响,对房间的描绘与人物周身散发的氛围非常和谐。在古色古香的背景下,人物的存在感反而显得稀薄,甚至给人一种画在泛黄的黑白照片上的感觉。从高高的屋顶上垂下的枝形吊灯没有一盏是开着的,虽然阳光从右手边的窗子中照射进来,但本应雪白的墙壁仿佛被一种沉重的空气所压迫,在那里一点点沉寂下去。


《白金汉宫的王室成员》,约翰·拉维利,1913年,画布油画,英国国家肖像馆,340.3厘米×271.8厘米


画中的乔治五世穿着海军提督制服,衣服上隆重地挂着勋章,如同平常一样一本正经,和他的笔挺立领一样摆着一张一丝不苟的脸。他两手放在军刀上保持直立不动的姿势,就是一副严格的一家之长的典型。

他的妻子与他稍稍分开,虽然画中二人并没有站在一起,其实夫妻关系还是不错的(毕竟这位国王一生没有别的情人)。当年维多利亚女王很喜欢王后玛丽那种刚毅的性格,一开始她是克拉伦斯公爵的未婚妻。因为克拉伦斯公爵突然离世,在维多利亚的促使下,她嫁给了克拉伦斯公爵的弟弟。玛丽的母亲是维多利亚女王叔叔的女儿(也就是说她俩是堂姐妹),所以乔治五世夫妻(说起来又是很复杂)二人也是有血缘关系的。

斜靠在王后膝盖上的是他们的长女(他们也只有这么一个女儿)——16岁的玛丽(和母亲同名)。后来她活了半个多世纪,虽然并不算特别长寿,不过在她的一生中经历过五位国王——祖父爱德华七世、父亲乔治五世、哥哥爱德华八世、弟弟乔治六世和侄女伊丽莎白二世。

这五人中站在画中沙发后面的,就是当时19岁的王子爱德华(后来的爱德华八世)。比起真实年龄,他看上去好像更稚嫩些。根据他后来的自传,他当时受到奶妈的虐待,在学校也常常受欺负。从那时起,他的父王就给他烙上了窝囊废的烙印。画中的他独自茕茕,眼睛不知望向何方。不过话说回来,这位英俊的爱德华很早就开始学会玩女人了。

20多年之后,沃尔特·沙卡特(令人惊讶的是他也是开膛手杰克案件中的一个重大犯罪嫌疑人)画了一幅和爱德华等身大小的肖像画。穿着近卫军第五连队名誉连队长制服的爱德华仿佛身陷丑闻,在保护着自己一样,手里拿着一顶大大的黑色毛皮帽,好像一个大盾牌。他的左臂上绑着黑纱,那时父王乔治五世刚刚去世不久。

据说他的父亲曾在临死之前的床上预言,自己死后,这个儿子也会在一年之内“毁灭”。如果这里所说的“毁灭”指的是从王座上下来的话,那还真是灵验了。爱德华八世为了美国的辛普森夫人“不要江山要美人”,仅做了十几个月国王,就把王位让给了弟弟。但我们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的话,他只是抛下了沉重的公务,逃去恋爱结婚了,过了一段奢侈随意的长寿人生而已。这样其实也很难被称作人生毁灭吧。


《爱德华八世》,沃尔特·沙卡特,1936年


不管如何,在拉维利所画的这幅家族画像中,任谁也想不到后来会发生这样前所未闻的离奇事件吧。而当时可能发生的最恶劣的事态则是——有人要废除王政实现社会主义、殖民地的独立和局部地区引起的经济恶化。愁容满面的乔治五世,也代表着当时王室的忧虑。



“表兄弟之间的战争”


1914年6月末,奥匈帝国哈布斯堡家族王储斐迪南夫妇在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遇刺,史称“萨拉热窝事件”。这个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但其实星星之火早就被点燃。

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俄国和奥匈帝国三个大国统治着世界上将近一半的地方,各国之间以一种绝妙的平衡感保持着和平。但新兴的德国以猛烈的势头推进了工业化和军事化,进入新世纪后,复杂的四国局面在平静的水下开始波动。不久之后,德国暴露了从巴尔干向中东进军的野心,各国的利害对立关系渐渐明朗,进入一触即发的形势。作为对德战略,英国与法国、俄国分别签订了协议,而德国为了与之对抗,与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结成了同盟。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发生的背景。


《萨拉热窝事件》,阿基勒·贝尔特拉梅,1914年


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因为王储被杀,故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的威廉二世旋即表明态度支持奥地利,而俄国的尼古拉二世则站在塞尔维亚一方。各国把敌人的敌人当成己方结成同盟关系,战争瞬时扩大到了世界规模。奥匈帝国、德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等同盟国对阵俄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塞尔维亚、比利时、罗马尼亚、日本、美国等协约国。英国的自治领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也加入了战争。

每个国家的君主都以为可以在5个月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