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五章 第一波殖民主义:北非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捕欧拉比和另两名军官,并同意组建特别军事法庭来审判他们。第二天,欧拉比和他的同僚们被召唤到军事部,当场被要求交出武器投降。在前往设在军事部内的监狱的路上,这些埃及人经过了两排对他们充满敌意的切尔克斯军官。在牢房门口,老克星胡斯鲁帕夏奚落了他们。欧拉比愤恨地回忆道:“他站在牢房外奚落我们,说我们是‘[只适合]以摘果子为业的农民’。”17

欧拉比和他同僚被捕,在埃及军中引发兵变。1881年2月,赫迪威卫队的两支小队袭击了军事部。军事大臣和其他切尔克斯人逃离了大楼。士兵们将欧拉比和他的军官们从牢房中释放出来,带着他们回到阿比丁宫,在那里他们喧闹地示威,向赫迪威陶菲克效忠。士兵们一直待在阿比丁广场,直到那位不得人心的军事大臣奥斯曼·里夫奇被解职,由一个他们选择的人接替。赫迪威还下令修改军事条例,以满足士兵们在薪酬和服役期限方面的要求。

示威随后结束,部队返回军营。虽然重归平静,但这次事件已经改变了埃及政治。欧拉比逐渐成为一名广受欢迎的领袖,而军队迫使赫迪威和他的政府接受了他们的要求。


被解散的代议议会中的大地主和城市精英们极其关注军队的成功。他们认识到,若想让不情不愿的赫迪威接受他们的自由主义宪政改革,同军队合作,成功的机会更大。1881年2—9月,埃及军官、大地主、议会议员、记者和宗教学者组成了一个不同背景的联盟,自称“祖国党”。正如伊斯兰改革家谢赫穆罕默德·阿布笃(Shaykh Muhammad Abduh)向一位英国观察家解释的那样,这是“长达数月的遍及所有阶层的重大政治活动。[欧拉比的]行动为他赢得了很大的声望,让他得以同祖国党的文职党员建立联系……正是我们提出了重新要求制宪的想法”。18

这个联盟的成员都有各自的目标和不满。把他们团结在一起的是一个共同的信念:埃及人应该在自己的国家得到更好的待遇。他们以“埃及为埃及人”为口号,相互支持,更好地促进彼此的事业。对欧拉比和他的同僚们来说,宪法代表着对赫迪威及其政府的约束,保护他们免受随意的报复;宪法还强化了他们作为埃及人民利益捍卫者的角色,而不仅仅是狭隘的军人利益捍卫者。

在当时的欧洲观察者看来,这个不断壮大的改革联盟看上去像一场民族主义运动,但事实并非如此。欧拉比和改革者们完全认可埃及作为奥斯曼帝国自治行省的地位。欧拉比经常向赫迪威和奥斯曼素丹宣誓效忠,素丹阿卜杜·哈米德二世也曾授予他勋章。改革者们反对欧洲大臣和顾问控制埃及政治与经济,反对突厥-切尔克斯人统治军队和内阁。当示威者走上街头高喊“埃及为埃及人”时,这是呼吁摆脱欧洲人和切尔克斯人的干涉,而不是要求民族独立。

然而,欧洲人没有认识到这一区别,他们将埃及军队的行动解释为一场民族主义运动的开端,认为这场运动将威胁到他们的战略和经济利益。英国和法国开始讨论应对欧拉比威胁的最佳方式。

赫迪威关注着反对运动的兴起,对此越来越担忧。欧洲列强已经削减了他的权力,将欧洲官员强行安排进他的政府,并控制了埃及一半的预算。现在,他自己的臣民试图通过颁布宪法和重开议会来进一步钳制他。陶菲克被孤立了。他只能依靠突厥-切尔克斯精英的支持。1881年7月,陶菲克解散了改革派内阁,并任命他的妹夫达乌德·耶根帕夏(Dawud Pasha Yegen)为军事大臣,欧拉比称他是一个“无知、愚蠢、邪恶的人”。

作为回应,军官们在赫迪威宫殿外的阿比丁广场又组织起示威。1881年9月9日上午,欧拉比通知赫迪威:“我们将把所有在开罗的士兵带到阿比丁广场,在当天下午4点向赫迪威殿下提出我们的要求。”19陶菲克帕夏担心发生新一轮兵变,便同首相以及美国参谋长斯通帕夏(Stone Pasha)一起,尝试鼓动阿比丁军营与城堡中仍忠于他的驻军起来反抗欧拉比,但没有成功。欧拉比比赫迪威赢得了更多埃及军人的忠诚。

陶菲克被迫在阿比丁宫前接见欧拉比,身后只有侍从和外国领事。军官们向赫迪威提出了他们的要求:组建由立宪改革者谢里夫帕夏(Sharif Pasha)领导的新内阁,重新召开议会,将部队编制扩大到1.8万人。陶菲克别无选择,只能同意。军方和他们的文官支持者们掌控了局面。


赫迪威屈服于改革派的压力,重新召开了议会。1882年1月,议员们提交了一份宪法草案,供赫迪威审议。宪法于2月颁布,改革派内阁成立,艾哈迈德·欧拉比任军事大臣。1863年以来一直没有获得晋升的欧拉比上校最终推翻了突厥-切尔克斯人的等级制度,掌控了埃及军队。

毫无疑问,埃及军官利用这个机会与马木鲁克人清算旧账。前军事大臣奥斯曼·里夫奇帕夏被指控密谋刺杀欧拉比,他手下50名军官都被判犯有阴谋罪,他们全都是突厥-切尔克斯人。许多被关押者受到酷刑,欧拉比对此是知情的。他后来透露说:“我从来没有去监狱看过他们遭受酷刑或虐待,我从来没有接近过他们。”20

陶菲克在开罗日益被孤立,这让巴黎和伦敦政府忧心忡忡。赫迪威对改革运动的每一次让步都削弱了他的权威和列强对埃及经济的影响。英国和法国担心赫迪威的让步会引发埃及的政治混乱。欧拉比进入政府丝毫无助于缓解欧洲的担忧。欧拉比迫使新首相马哈穆德·萨米·巴鲁迪(Mahmud Sami al-Barudi)解除政府中欧洲官员的职务。对于保守的欧洲大国来说,这些变化太大、太快,难以接受。欧拉比运动看起来像一场革命,英国和法国于是采取行动来支持摇摇欲坠的赫迪威政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的每一次行动都加剧了陶菲克的孤立,并提高了欧拉比的地位。

1882年1月,英国和法国政府起草了一份联合公报,被称为《甘必大照会》(Gambetta Note),以求恢复赫迪威的权威。对于这两个以外交技巧为傲的国家,人们可能会抱有更多的期待。英法两国希望,通过保证“共同努力”来应对对埃及秩序的一切内部和外部的威胁,这样可能会“避免赫迪威政府可能面临的危险,以及那种肯定会使英法两国联合起来应对的危险”。没有什么能比这个旨在保护陶菲克帕夏不受自己人民伤害的遮遮掩掩的恐吓,更能削弱这位赫迪威的地位了。

发布《甘必大照会》后,欧洲要求将欧拉比逐出内阁。不受欢迎的欧洲列强试图推翻欧拉比,这反而大大增强了他在国内的地位。相比之下,陶菲克变得更加孤立。欧拉比指责陶菲克帕夏代表欧洲利益行事,背叛了自己的国家。首相和大多数内阁成员都辞职了。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愿意组建新政府。欧拉比仍然在职,这意味着政府实际上在这位最受欢迎和最有权力的大臣的控制之下。在试图罢免欧拉比的过程中,欧洲列强无意中让他控制了埃及政府。

局势升级让英法两国求诸炮舰外交。1882年5月,英法两国派出一支联合海军中队前往埃及。这种武力展示让陶菲克帕夏的位置岌岌可危。5月31日,他离开开罗前往亚历山大的拉斯埃丁宫,这样可以离英法舰船的保护更近一些。至此,埃及实际上由两人统治:得到合法认可的国家元首赫迪威陶菲克,他被限制在亚历山大的宫殿里;人民领袖艾哈迈德·欧拉比,他是开罗代理政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