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 怛逻斯之战与造纸术的西传(6)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对高昌的暴行,焉耆自然要请求唐朝来主持公道。

唐朝向高昌派出问罪使李道裕。高昌的罪行还不只是掠夺焉耆,他们疏于朝贡,未尽蕃臣之礼;而且擅自更改元号,官职的名称也模仿唐朝。

高昌国王麹文泰对唐使李道裕说

--鹰飞于天,雉伏于蒿,猫游于堂,鼠噍于穴。各得其所,岂不能自生邪?

也就是把唐朝比作鹰和猫。高昌虽然是像野鸡和老鼠一般弱小,但也可以独自建造自己的安乐窝。高昌虽为小国,但也需要自己的生存空间。

高昌态度强硬,毫无谢罪之意。

问罪使抵达高昌是在贞观十三年(639),距高昌攻打焉耆已经过去七年时间。这问罪似乎有些过于迟缓。唐太宗并非轻举妄动之人,但只要打定了主意,他就会做好充分准备,彻底行事。

高昌过于轻视唐朝。接到唐朝派出高昌远征军的消息时,还在妄言

--唐与高昌相距七千里,其中两千里是沙碛(沙漠和戈壁)之地。地无水草,寒风如刀,热风如烧。唐朝如何能够派遣大军前来?我十年前访问唐朝的时候,秦(陕西)陇(甘肃)以北的城镇乡村一片萧条,与隋朝时的繁华不可同日而语。若想讨伐高昌,兵力越多,粮草就越成问题。如果只是三万兵力的话,以高昌之力足以防御,正可谓以逸待劳。我们只需高处静观,等待对手精疲力竭即可。就算他们有能力攻打到城下,谅他们的包围也坚持不了二十天。粮草殆尽,敌军自会撤离。等到那时,我们只需追击攻打就可轻松取胜。有什么好担心的?

麹文泰虽去过长安,却未能洞察唐朝的国力,也没能看出唐太宗的贤明之处。

而唐太宗此时已下定决心要讨伐高昌。

问罪使李道裕归国后,向唐太宗奏报于高昌国王的意向。但唐太宗仍对麹文泰的反悔抱有期待,他又派人送信到高昌,试图说服麹文泰认清时局,并邀请他来长安会面。只要高昌国王愿意前来,一切既往不咎,关于通商路线也可细细商讨。唐太宗的意图应当是这样的吧。即使恢复西域北道,经由高昌的所谓“伊吾道”也并不需废弃不用,因为有两条通道也不嫌多。

然而麹文泰收到唐太宗的亲笔信后,却假托生病拒绝入唐。

在唐朝看来,如此仁至义尽,高昌却丝毫不为所动,最后剩下的只有行使强硬手段这个办法。以唐太宗的性格,不行动则已,一旦行动就绝不容许半途而废。

派遣问罪使的那一年,即贞观十三年十二月,吏部尚书(内务大臣)侯君集被任命为交河行军大总管。交河是吐鲁番盆地的河流名称,这个职位也就是讨伐高昌的大军统帅之一。副总管兼左屯卫大将军由薛万均担任。共动员数万兵力,远征所需的辎重运输人员更倍于这个数字。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