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 唐招提寺的西域气息(6)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唐大和上东征传》中列举着鉴真的随行人员:

相随弟子,扬州白塔寺僧法进、泉州超功寺僧昙静、台州开元寺僧思讬、扬州兴云寺僧义静、衢州灵耀寺僧法载、窦州开元寺僧成等十四人,藤州通善寺尼智首等三人,扬州优婆塞潘仙童、胡国人安如宝、昆仑国人军法力、瞻波国人善听共二十四人……

一共二十四名成员,但文献在前十四人处告一段落。这是否意味着这十四人是弟子--至少是直系弟子?而对于其余十人,似乎采用降格的表述。

而且这段记述并未全部列举二十四人的名字,包括十四名直系弟子也是如此。也没有记录见于其他文献中的扬州白塔寺惠云、婺州的仁干等人的名字,也许名列其中本是一种荣誉。能肯定的是,至少在表述上是有所区别的。

从上述记载可知,胡国人安如宝在鉴真一行中,属于所谓的第二梯队。然而成为唐招提寺事实上的后继者的正是这位如宝。来日本之时名列下等,或许因为他年龄尚小。

据《日本后纪》的记载,如宝逝世于弘仁六年(815),享年八十四岁。由此可以推算如宝在二十二岁时随鉴真离开中国,较之常年陪伴鉴真的弟子们,的确非常年轻。

也许鉴真考虑到抵达日本后的长久之计,深感让年少有为者同行的必要。这时鉴真自己已经年过六十,常年以来随行的弟子们也都不再年轻。

今后将前往一个陌生的国度--日本,开始新的宗教事业。而身边的弟子们习惯的是唐朝的生活,对他们而言,在未知的土地上开展新的活动似乎有些晚了。

今后在日本的土地上,他们也许很难适应。

鉴真一定非常担忧吧。

就算身边的弟子们能够协助鉴真在日本的宗教活动,但就承担后事而言,他们似乎难于胜任。托付后事,必须找更年轻的人。

需要的是既熟知唐朝的生活,又不会因留恋之心而放不下过去年轻人。可以想见,鉴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会让像如宝那样优秀的青年僧人同行。《唐大和上东征传》中把“安如宝”写作“安宝如”,“安”是姓氏。保留着俗姓,说明如宝还未正式受戒成为僧侣。其他门弟自法进以下,名字前都没有写姓氏。

胡国人安如宝是来到日本以后才正式受戒成为僧侣的。为他授戒的正是师父鉴真和上。

抵达首都奈良两个月后,鉴真在东大寺大佛殿前为以圣武天皇、皇后、皇太子为首的四百人进行了授戒仪式,如宝也是其中之一。

中国人把塞外民族总称为“胡”,意义相当于日语中的“ebisu”。

虽然也有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这些词,以不同的方位来称呼外族,但“胡”却有所不同。所以,要问与鉴真和上同来的年轻人安如宝是哪里人,光说是胡族人不足以判明,只可确定他不是汉人。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