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 求法僧:践流沙之漫漫(12)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说到求法僧,通常是指从中土历经险途,前往西域以及天竺寻求佛法的僧人。但是从广义上来说,像鸠摩罗什这样,自西向东传播佛法的人也应该包括在内。因为传授佛祖的教诲,普度众生的行为本身就是在寻求佛法的真髓。

鸠摩罗什被邀请至长安后,在直到离世的短短八年时间里,他翻译了三十五部共二百九十四卷佛经,可说是完成了一项超人的伟业。后来玄奘所翻译的佛经属于逐字逐句的严谨的学术翻译,而鸠摩罗什的译经则以意译为主,把握经典的主旨,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佛法的核心内容。应当算是一种文学性的翻译,这或许与鸠摩罗什中年以后学习汉语的经历有关。

如今在日本广为传诵的《法华经》就是这位西域出身的鸠摩罗什的汉译之作,这是一篇令众多佛教徒为之心动的优美译文。我想,因为这部汉译《法华经》,日本与西域之间暗自拥有了一股联系。

也许有读者会觉得我为求法僧费了太多笔墨。但在人们习惯性地把西域的通道称为丝绸之路的今天,我认为需要在此特别强调的是,丝绸之路并不只是为通商而存在的通道。所以,关于求法僧的历史,我还要多说几句。

在鸠摩罗什之前约一百年,还有一位名叫佛图澄的西域僧人不能被人忘记。据《晋书》记载,此人是天竺人,本姓帛。帛或白是龟兹国王的姓氏,国人多随国王姓,就像疏勒(喀什)人姓裴,于阗人姓迟尉一样。《晋书》的执笔者似乎觉得天竺和龟兹都差不多。明确可知是龟兹人的鸠摩罗什在这部史书中也被记载为天竺人。

佛图澄与鸠摩罗什虽同为龟兹人,人生却大不相同。后者翻译过大量佛经,并留存下来,至今仍触及着现代人的心灵;而前者却连一卷译经都不曾留下。

在立志把佛法传播到东方这一点上,两者是共通的。佛图澄于310年来到洛阳,当时正是匈奴频繁侵扰晋国的时代。次年即311年洛阳陷落。洛阳城被烧毁,一时间城中奸淫掳掠,呈现一片人间地狱的惨状。七万五千人遭到残杀,有的自高楼被抛下,有的惨遭活埋。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