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 求法僧:践流沙之漫漫(5)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或许还有在中途倒下的人、去到天竺不再返回的人、不曾留下记录的人,等等,但我们能够了解到的抵达天竺的第一人是法显。在踏上北天竺的土地之前,他在西域旅行了约三年时间。那时他已六十七岁了。

法显的游记通常被叫做《法显传》,别名也叫《佛游天竺记》、《历游天竺记传》、《佛国记》,等等。据书中记载,法显出敦煌后,历时十七日到达鄯善国。

所谓鄯善,就是位于罗布泊湖畔的楼兰古国。如众所周知,楼兰遗址如今已半掩于沙土之中。

据法显所见,该国地势崎岖,土地贫瘠。自此向西北行十五日抵达夷国,这就是《大唐西域记》在开头部分提到的阿耆尼国,位于现在的焉耆回族自治县一带。当时夷国人似不通礼仪,对法显一行态度冷淡。

离开那里之后又耗时三十五天,终于抵达于阗国。

这里生活丰乐,人民富裕。经过土地贫瘠的鄯善、居民无礼的夷,终于来到国泰民安的于阗,法显一行一定大大松了一口气。这里有僧侣数万,他们的饮食都由国王供给,被称为“众食”。普通人家都在门前立一座小塔,岁名曰小塔,但最小的也有两丈多高。当时的丈比现在稍短,约二点五米。即使如此,塔高仍达五米以上。各家在门前立塔,并在塔周围建造四方形的僧房,专供行游僧侣居住。

真可谓僧人的乐土。

在此之前,以朱士行为始,求法僧的先驱们都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不再前行也是情有可原。

来路之艰险,用言语难以形容,而前方的旅程只会更加困难重重。历经贫瘠的土地和非礼的待遇之后,来到这片僧人的乐土。

--就是这里了。

大概谁都会这么想吧。

然而法显选择的是继续前行。他在于阗停留了三个月,不过是想参观“行像”的仪式,而并非要把于阗当作旅途的终点。

所谓行像,是把佛像置于装饰华美的宝车之上,在城中四处巡游的仪式。

从这段解释,我们自然联想到日本神社祭礼中的巡行仪式。于阗的行像宝车高三丈余,饰以七宝,覆盖着绘幡盖,整体形状类似于袛园祭的彩车。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