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 西域的汗血马(4)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选择最荣华的地点作为遁世之地,这样的想法可谓出人意表。东方朔以文才侍奉于汉武帝,他供职的地方正是金马门,那里是文人聚集的地方。金马门旁边的铜马如果有翅膀,应当会有人在诗文中提及这件事。既然没有,大致可以断定铜马不是珀伽索斯。《史记》里也不曾提及天马的大小,应不至于像奈良大佛那么巨大。而且过于巨大的铜马想必也不符合洛阳人的喜好,估计是一座与真马等身大的铜像。

古代人喜好建造巨大物体。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没收全国的兵器,铸成大钟和金人。金有时指黄金,同时也是金属的总称。兵器不可能用黄金制成,可以肯定《史记》中记述秦始皇的金人是铜像。金人高五丈,当时的一丈比现在稍短,但五丈也应长于十米。如此巨大的金人竟然铸造了十二座。

《二京赋》中提到的天马没有翅膀,身形也并不巨大,而且制作材料应为青铜而非黄金。然而汉武帝为了从大宛得到汗血马,曾令使者带去特制的“金马”作为交换。这金马想必是黄金制成的。

在洛阳的宣德殿还有另外一尊铜马,被称为“马式”。它的尺寸记载于《后汉书》:

高三尺五寸,围四尺五寸。

东汉时的一尺约为二十三公分,也就是说这尊铜马的身高不过八十公分而已。记得在课本上学过,英国把身高一百四十八公分以下的马另称为pony(矮种马)。无论马多么矮小,八十公分高的铜像也不能称得上是等身大。

铸造这尊马式的人,是被誉为“伏波将军”的马援。东汉初年,平定交趾(今越南北部)叛乱的正是马援。他带回的战利品中有大量的铜鼓,这些铜鼓被打碎后重铸为马式。

中国南部至越南一带,是铜鼓大量出土的地域。我70年代末访问了广西的南宁市。那里的博物馆设有数间铜鼓展览厅,展示着各式大小不同的一百多件古代铜鼓,其中不少是直径超过一米的大型铜鼓。

也许是因为作为战利品带回的铜鼓数量有限,才没能把马式铸造成等身大小。但是从马式的作用来看,尺寸缩小应当更加实用。所谓马式,即“马的理想形态”之意。在鉴别良马的时候,马式可作为比较马的身体形态的标准。既然是模特儿,那么在品评它前后左右的身形时,较之等身大的铜像,尺寸略作收缩似乎更加便利。

为什么需要这样的模特儿?因为马匹优劣事关重大。古有伯乐,以擅长相马而著称。他的名字广为人知,以至于在20世纪的日本,人们仍然把伯乐这个名字作为一种绰号来称呼善于发掘人才的人,比如职业棒球界优秀的球员选拔者。

从对马式和伯乐的需求可知当时甄别良马的重要性。在那个时代,军队的机动力量除了马匹以外,别无所依。能否配备良马,关系到国家的存亡。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