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 西域的汗血马(3)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说到龙驹,7世纪唐初的时候,三藏法师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里记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屈支国(也写作龟兹,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东部有龙池,池中诸龙易形与母马交合,遂生龙驹。但是,那龙驹暴烈不羁,无人能够驾驭。直到龙驹的第二代,人们才得以将它驯服。

介绍了这个故事之后,玄奘在书中又写道:“所以此国多出善马。”这与《史记》以及《史记集解》中关于大宛为何产良马的记述极为相似。不同之处仅仅在于,一个是天马,一个是龙而已。

也许大宛的汗血马并非天马之子,而是天马的第二代或第三代的子孙。

玄奘身为僧侣,对马或许并不是特别感兴趣。他从屈支国翻越拔达岭,沿大清池(伊塞克湖)畔前往费尔干纳地区。他对当地的描述是:“宜羊马。”

东汉时期,在长安以东的洛阳有一座被称为天马的铜像。张衡(78-139)的《二京赋》中有一句“天马半汉”。“半汉”形容马之骁勇,理所当然地跟“天马”联系在一起。

据注解,天马即“铜马也”,东汉明帝(58-75年在位)自长安迁往洛阳时,将铜马置于上平门的平乐观内,至于那铜马是否有翅膀却不得其详。若是形状奇特的马,想必美文家张衡不会不在文中提及。

《二京赋》的内容为长安与洛阳之比较。作者的观点是,较之西汉奢华无度的国都长安,东汉国都洛阳的简约含蓄更值得称道。在“天马半汉”之后,还有这样的句子:

奢未及侈,俭而不陋。

意思是说,奢华但未无度,俭约却不简陋。可以想见,洛阳的天马像应当不会带着诸如翅膀之类的累赘之物。

洛阳的天马像原本设于长安。也许是因为恰好迎合了洛阳人士的趣味,才被迁移到洛阳。天马像被形容为“半汉”--身姿骁勇,但绝非奇形怪状。

西汉国都长安的未央宫有金马门。文学之士进出于此,是等待天子诏召的地方,也可理解为文学顾问的办公室。因天马像置于门旁,故名金马门。《二京赋》中的天马,应当就是曾被置于金马门一旁的天马。

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前154-前93)以富于机智、常有格言警句而闻名于世。据《史记》记载,东方朔某日醉酒而歌:

避世金马门。

当时说到避世,多指入深山结草庐之类。然而遁世之地不必只限于深山,宫殿之中也可以作为避世的场所。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