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1)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正当中国人民豪迈地跨进20世纪7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从祖国首都北京又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喜讯——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的卫星,是一颗科学探测卫星,其任务是为发展实验观测、通信广播、气象等各种应用卫星取得各种必要的设计数据。“东方红一号”卫星由结构、温控、能源、跟踪、天线、探测系统以及作为试验项目的遥控系统、姿态测量和控制系统等组成。其外形为球形多面体,直径1米,重量172公斤。决策和理论技术准备二战后,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世界大国的激烈较量和竞争由陆地扩大到太空。苏联在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后,在1961年4月用宇宙飞船把宇航员加加林送上太空,又于1971年4月19日把第一个载人空间站“礼炮一号”发射升空。美国在1958年1月30日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从1961年5月开始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于1969年7月20日用宇宙飞船把两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中国是古代火箭的故乡,自古以来不仅有“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和“飞车”、“飞船”的传说,而且明代就出现过“火箭载人”飞行的先驱。1958年,毛主席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中国科学院于是在张劲夫、裴丽生组织下,把研制人造卫星列为第一项重点任务,成立了以钱学森为组长,赵九章、卫一清为副组长的“581”任务领导小组。抽调杨嘉墀、杨南生、王希季、陆元久、屠善澄、钱骥等专家,主持开展有关空间技术设计工作。科技人员在一家旅行社的水泥地板上用一把老虎钳、两把锉刀、几张铝皮和几张三合板制造出卫星模型。1960年2月,我国成功地发射了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5月28日,毛主席在上海观看这种探空火箭时关切地问:火箭可飞多高?讲解员说:能飞8公里。毛主席说:8公里也了不起,应该8公里、20公里、200公里地搞上去。与此同时,我国科技工作者密切关注着世界上空间技术的新发展。从1961年6月开始,中国科学院在3年中召开了12次学术会议,著名科学家纷纷发表意见,为我国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早上天献计献策,并在空间科学技术单项课题研究和试验设备研制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为我国人造卫星的研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