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39节 第二章英国,欧洲的另类(18)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如果说,一战之后英国人只是对把持欧洲感到力不从心,那二战的结果则是彻底让“英国的欧洲”不存在了。

在一战中战败的德国,其国内的极端纳粹势力于20世纪30年代崛起。那时的英国面对德国的咄咄逼人,却只能以妥协的绥靖政策来回应。很快,英国自食苦果,二战爆发,纳粹法西斯将其中之一的矛头指向了英国。此次,欧洲战火燃及英国本土,英国诸多城市遭到了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二战结束,英国与盟国携手打败了德国,打败了法西斯。这个结果,在英国人看来,那是自己的无私奉献换来的。换言之,英国觉得是自己使欧洲大陆重获了新生。

既然英国人自认是欧洲诸国的“恩人”,那很自然,他们就会期望享受到“恩人”的待遇。可是,事与愿违。作为胜利者的英国,它失去了主导欧洲的能力,它已经无法自如周旋于欧洲大陆各国之间,也无法独立决定欧洲的事务,更无法维持欧洲与美国的“均势”。

此时的英国,既是不甘与欧洲联合,又是不敢与欧洲联合。所谓不甘,是英国不愿承认自己明日黄花的命运;所谓不敢,是英国根本无法抹去其自以为的历史光辉。所以,不甘和不敢的结果,就是“英国的欧洲”不存在了,只不过其余音还在,甚至是影响至今。

当“英国的欧洲”不得不变成“英国与欧洲”,英国发现,自己还真得想个万全的应对之策才行。

2-6 从若即若离到转向欧洲

强国意识与力不从心的矛盾使英国在对欧共体问题的处理上未能游刃有余。说白了,英国不过就是害怕自己会被湮没在以大陆为中心的欧洲集团里,所以它既想成为其中的一员,又不想受欧共体的束缚。这个疑难始终存在,始终困扰着英国,从麦克米伦到撒切尔夫人,从梅杰再到布莱尔,甚至是现任首相布朗。英国也想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可谈何容易?

英国在对欧洲的若即若离中慢慢发现,欧洲六国在经济共同体的模式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欧洲一体化带来的好处也很明显。这些事实让英国不得不重新思量自己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在进退之间,英国的犹豫更胜从前。

1961年,麦克米伦政府做出在不让渡国家主权的情况下加入欧洲共同市场的决定。然而,英国自以为是纡尊降贵的做法,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却并不买账,比如法国和西德。法国总统戴高乐揶揄英国此时的加入“会成为美国在欧共体内的特洛伊木马”,而西德总理阿登纳也附和之。就这样,英国的第一次申请宣告失败。事隔6年后,英国政府再次申请加入欧共体。不过,戴高乐再次否决了英国的申请。直到1969年,戴高乐辞职,英国感到加入欧共体的机会来了。于是,英国政府再次与欧共体谈判,决定第三次提出申请。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