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46节:44.吃饭问题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理解愤青有时候就能理解一个时代,愤怒之中隐含着时代的矛盾。因为人,特别是心怀祖国的文化人,是不会无事愤怒的,他敏感的心一定感受到了什么!而那些嘲笑愤青的人,要么是这个社会的既得利益者,要么就是社会闲人:人世间潜藏的危机、贫富的分化、底层人民的权益谁来保护,关我屁事!

44.吃饭问题

那么回到曹操这边来。通过对这几种人才的态度,可以看到曹操非常注重爱惜人才的形象,他宽容待士的名声很快传开。虽然当时没有新闻媒介和广告,但人民群众的口耳相传和政策传达力量是非常大的,贤士四方云集,形势大好。

曹操深深懂得事业是靠人才干出来的这个道理。

但是当时摆在曹操面前最大的一个危险,不是人才,也不是袁绍这样的强豪力量,那是什么呢?是饥饿。

常年战乱,粮食匮乏,上至皇帝,下至死人,都尝过饿肚子的滋味了。袁绍的军队要靠吃桑葚来维持生活;袁术的军队要靠吃河里贝壳来填肚子,你说惨到什么地步了。曹操的军队好不到哪里去,别看平时还有点余粮来宴请宾客,要是不马上解决粮食问题,军队崩溃近在咫尺。

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曹操同志,这时候露出了经济建设的才能,推行屯田制。这是个大手笔,简直是救了军队救了许都,也为日后的争霸赢得了最大的资本。

像曹操这么高级别的领导人,如果不懂得经济,其他再牛逼也是白搭。

当时也有人向曹操建议井田制,就是把耕作者当奴隶来使,这种倒退历史的做法被曹操否定了。

屯田分为军屯和民屯。军屯就是由部队不打仗的时候来耕种,相当于建设兵团。曹操部队里的青州军,原来基本上都是农民,肚子饿坏了才去参加黄巾军,所以在打仗上不太内行,种地水平比打仗要高出一筹,成了建设兵团的主力,为军屯做了很大贡献。

民屯是更重要的部分,招募流亡的难民和当地的老百姓来耕种。按照老办法,你租了政府的耕牛,政府根据耕牛的数量来收租。但是把标准放在牛身上的方法并不牛,实施后,屯田都尉农业部长枣只看出弊端。这样做丰收了政府并不能多征,遇到水旱之灾,政府还要减免,对国库很不利。枣只提出承包土地的方式,把土地分给个人,按照收成的总量跟政府来分。具体就是你租用政府耕牛的,政府征你总量的六成;你用自己家耕牛的,政府跟你对半分。这个税率看起来很苛刻,但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老百姓连起码的生活条件都没有,现在政府能够维护他们的生产环境,已经高兴得不得了了。

枣只的建议是对屯田制的一项改革,改革总是没那么顺利的,带来的利弊很多,具体方案讨论得空前激烈,经常争执,甚至连荀彧都提出不同想法。枣只坚持己见,逐一反驳别人的想法,不这样做死不罢休。曹操被枣只的热情和执着感动,给予极大的改革试验的支持!在许都附近的屯田区,枣只第一年试验便收获一百万斛,获得空前成功。随后在各州郡推广,粮食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屯田也带动了水利建设。在诸侯争霸之际,能够腾出手来搞这个,曹操可算唯一的。

可以看到,曹操团队中人才的务实、专业、执着、敬业精神。而作为团队的首领,曹操在工作上不以自己喜好为标准,基本上能作出正确判断,随机应变,给予手下充分的发展和发挥的空间。这样素质的工作团队,可以媲美于现代的成功企业,实力焉能迅速增长!

对屯田贡献最大的枣只,在公元201年就死了,其后由任峻主管屯田工作,又过了三年,任峻也死了。曹操对这两个人的死非常悲痛,痛哭流涕,他们对曹操事业做出的贡献绝对打几个大胜仗要多得多。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